百川归海 万水朝东

2023-12-16 04:00:46 -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百川归海 万水朝东

从“九一八”事变到开国大典,从“不当亡国奴”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中间力量的“第三方”到人民政协的“参政党”……洪流滚滚的历史场景跃然再现,万水滔滔的时代气氛扑面而来,我沉浸在波澜壮阔的史诗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由王斑导演、孟冰编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万水朝东》,于2022年11月1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该剧用片段式、多视角的叙事结构,全景式展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发展壮大统一战线,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历程。《万水朝东》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艺术语言,传递出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自觉、是人民的选择。

□许国华

以点带面

片段式叙事勾勒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万水朝东》摒弃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没有简单地罗列和堆砌历史事件,而是采用片段式的叙事结构,聚焦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精彩瞬间,撷取了23个具体历史片段和22个具体历史人物组成的“点”来展开。每个“点”既独立成剧,又服务于整体叙事的“面”的需要,共同浇筑出一部气势恢宏的英雄史诗。

《万水朝东》最大限度还原了历史,艺术化呈现了一系列耳熟能详并写进教科书的历史事件,如改编八路军、“七君子事件”、抗战胜利、重庆谈判、李闻惨案、新政协会议等,也深挖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在享受舞台表演的同时,也沉浸式地学习了党史。

黄炎培是剧中着墨较多的一位爱国民主人士。话剧以黄炎培忧国搅牌桌开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消息传来,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黄炎培忧心如焚,急忙赶到主编史良才家中。在史家,许多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打牌,黄炎培焦急地说:“电报到了,日本兵在沈阳开火了,沈阳完全被占了,牌不好打了。”看着着急的黄炎培,众人漠然,甚至有人嘲讽道:“中国又不是黄任之独有的,要你一个人起劲?!”黄炎培怒火中烧,狠狠一拳砸在牌桌正中:“你们甘心做亡国奴吗?”众人闻之十分惭愧,便散场离开。这则出自《黄炎培日记》的真实事例,通过“点”的细节化呈现,以典型人物勾连历史事件,为民主人士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共同建立统一战线做了铺垫。

《万水朝东》的“面”,以线性叙事为基本轴,围绕统一战线思想的萌生、筹建、挫折、最终建立之轴,巧妙地串起众多的“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用片段化史诗呈现的方式还原历史,让观众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的巨大作用。“九一八”事变之后,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纷纷主张建立抗日联合阵线,并以第三方立场促进抗战,而在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之后,各民主党派遭到强制解散。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他们才真正认识到“在民主和非民主之间没有第三方”,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个个内化于心的片段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部直击人心的红色党史。《万水朝东》精择最有戏剧性的历史瞬间,进行适度放大的艺术化呈现,用“一滴水见太阳”的艺术效果,让观众体悟历史,引发感动和思考。

虚实结合

多视角手法表现人民至上的永恒初心

清朝唐彪《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文章如此,戏剧亦如此。戏剧的“虚实相生”,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息息相关,创造了舞台上虚实结合的唯美意境。

作为一部史诗性历史话剧,秉持历史真实性是该剧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历史剧毕竟不是纪录片,必然存在一定的艺术虚构成分。在艺术虚构时,《万水朝东》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在虚实之间构建完美的叙事脉络,让观众在历史事件的艺术化呈现之中,情景式重温历史,沉浸式反思历史,对所表达的主题产生更深刻的体悟。如剧中呈现的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政党执政周期律的“窑洞对”,是大家广为熟知的真实历史事件。面对黄炎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提问,毛泽东给出了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是信而有征的史实。而在探讨民主时,剧中虚构了一位“老杨”的延安农民,他用“数豆子”的形式告诉了黄炎培什么是民主,通过艺术化的呈现,让黄炎培对共产党和人民民主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开始坚定地支持共产党。

似乎与毛黄“窑洞对”相呼应的,话剧虚构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毛蒋对”。剧中1949年,毛泽东和民主人士在北京火车站等候接宋庆龄,时间宽裕,他想独自走走,这里虚构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关于“术”和“道”的隔空对话。这一虚构对话,概括了共产党对坚定统一战线,建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与决心,突出了人民性,升华了主题。

《万水朝东》中的“虚”和“实”,都是构筑在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辩证关系之上的,坚持了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的有机统一,虚实结合,用多视角手法艺术化再现统一战线的过程,表现人民至上的永恒初心。

立意高、角度新、主题明

填补同类革命历史题材的空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好的戏剧是可以映照现实的,历史剧更是如此。

话剧《万水朝东》以鲜明的主题创作,高超的政治表达,新颖的视角切入,传递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万水朝东》不仅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从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角度,艺术化地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真诚相待、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携手共进,共同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寻找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的历史篇章,真实地还原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而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曲折历程,客观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巧妙地诠释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

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取材上大都围绕“建党、建军、建国”或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展开,制作上偏向表现为鸿篇巨制的“大制作”“大阵容”“大格局”的宏大气势,形式上侧重呈现出气势恢宏的史诗格局。而迄今为止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作品,在国内的戏剧舞台上少之又少、几近空白。话剧《万水朝东》的出世,填补了同类革命历史题材的空白,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伟大实践的艺术再现。

百川归海,万水朝东。话剧《万水朝东》再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诞生的厚重历史土壤和关键历史节点,展现的是爱国故事,讲述的是中国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对理想和信仰的忠贞,在历史洪流中汲取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动力,开拓更加壮丽的新征程。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