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郑济携手 唱响“黄河大合唱”

2024-12-16 08:28:32 - 中原网

【鲁豫有约】郑济携手 唱响“黄河大合唱”

“山河一体”,济郑协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说天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济南和郑州,都位于黄河干流,是沿黄的重要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势在必行。

论地利——山东、河南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一个是沿海大省,一个是内陆大省,在区位上具有巨大的互补关系。济郑高铁、日兰高铁全线开通,两座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

讲人和——济南、郑州分别是两个人口大省的省会;均列于“万亿俱乐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与河南的仰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既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怎能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协同篇章?

一份“对赌”协议背后的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图景

鲁豫“对赌”的故事,近年来被不少媒体津津乐道。

故事始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后,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署黄河流域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两省“对赌”,实际上是为了生态保护。而今,这项“对赌”依然在进行。两省的这份约定曾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鲁豫有约”,这份“对赌”协议也促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着成效。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五年来,郑州市牢记嘱托,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战略导向,围绕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打造数字河、唱响文明河、建设幸福河,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河上下处处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郑州乐章。

现如今,黄河岸边已然成为郑州市民心头的“后花园”,无论是春日的莺飞草长,还是秋日的橙黄橘绿,人们喜欢在这里扎下帐篷,纸鸢纷飞、孩童嬉戏,一派祥和。郑州把幸福黄河建设和黄河治理等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河湖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打造安澜、和谐、生态、文化的幸福河。而今的郑州黄河段,在巩义河洛汇流处,多少游客至此探寻华夏文明源起之魅力;在荥阳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长河落日吸引骑行和拍照者纷至沓来;在金水马渡黄河大堤上,不少人周末携家人来此看秋水长天、叙天伦之乐;在中牟三刘寨黄河观景台,目光在开阔的河面随鸥鹭齐飞……

一场“喊话”背后的城市合作新未来

今年春天,《郑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到——强化郑州与济南、青岛、洛阳的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这是郑州官方文件中,首次对山东的济南、青岛公开“喊话”。

而对于科技创新,郑州下了一番苦功夫。郑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的重要要求,按照河南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奏响了创新发展主旋律和最强音。

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中排名跃居至第19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800家、占河南全省45%,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城、量子之城加速崛起。截至目前,郑州已汇聚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7家省实验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97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3家。

郑州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5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传统汽车、装备制造、铝工业、食品制造、服装家居、耐材建材等6个传统优势产业,谋划布局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虚拟现实、区块链等6个未来产业。“1566”,郑州厚植产业根基,积蓄澎湃动能。

而济南,正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了90%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超过60%。郑州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扎实,正在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20条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

由此来看,济南和郑州两地科技合作前景广阔、工业合作潜力巨大。两市抢抓机遇,聚焦服务“国之大者”、担当“时代大任”,积极探索跨区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和举措,定能合力谱写共赢发展新篇章,携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一张交通网带来的区域发展新机遇

相传,2000多年前,孔子从山东曲阜前往河南洛阳“问道”老子,一路跋山涉水,走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而今,从济南到郑州,乘坐高铁只需不到两个小时。

2023年12月,全线贯通的济郑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区域连接线,是一条连接山河两省的交通大动脉。它将济南和郑州之间的距离从“V”字拉“一”字,从3.5小时缩短至1.5小时,这条铁路构建起山东半岛与中原、西部地区联系的快速客运通道,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7月,日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山东、河南两个沿黄人口、经济、文化大省之间,形成了直通两省的济郑、日兰高铁“双通道”。由此,济南和郑州这两个毗邻的省会城市之间,高铁客运通道已增至4条,彼此联系更加紧密。

对于郑州来说,交通一直都是“长板”。

郑州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主平台,着力走好“枢纽+开放+产业+平台”发展路子,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目前,已经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成为内陆地区口岸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形成了“2+2+9”体系(即航空口岸、铁路口岸2个国家一类口岸,新郑、经开2个综合保税区,肉类、整车、粮食、国际邮件、药品等9个功能性口岸),是中部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郑州新郑机场通航11个国家、99个城市,中欧班列(中豫号)连通亚欧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5522.3亿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连续12年居中部城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领先。

时代也赋予了两城合作更多机会:2023年8月,山东和河南两省在郑州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其中提到,充分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和河南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国铁路枢纽的引领作用,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

特别是在港口方面,山东港口已经承担了河南地区80%集装箱进出口。在郑州3月26日举行的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河南)推介会上,山东港口集团旗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与河南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对于济南和郑州的合作,叫好声频频,“河南、山东两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具有承南启北、以东带西、突破发展的关键作用,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带动北方地区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程学院校长李利英此前表示。

山东和河南,“山河相依”。

济南和郑州,双向奔赴。

相信未来,同样被母亲河灌溉的这两座“万亿级”省会城市,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河南山东两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绽放济南实践、郑州实践的别样光彩。

郑州日报记者李娜张昕侯爱敏

kk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