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征文选登|华南所杨倩洵:船笛又响起
转自:中国环境网
小时候,我住在港口码头旁的职工大院里。白天,排队进入码头的集装箱运输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的浓浓烟尘会呛得坐在院里乘凉的老人一阵咳嗽。夜里,船舶进入码头响起的阵阵汽笛声会让我惊醒。与好友在岸边玩耍时,时常还能看到泛着“彩虹光圈”的机油与水浮莲被浑浊的江水不断被拍打在岸边。
父亲是港务系统职工子弟学校的一名教师。三年级的某天,父亲骑着自行车送我上学。停靠在路边的集装箱运输车突然启动,黑烟从尾部源源不断地冒出。父亲一下被黑烟裹挟的扬尘熏得迷了眼,恰逢又骑到了水泥路面坑洼处,结果我们都被摔得不轻。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我问父亲:“为什么那些车总是冒黑烟,为什么码头的水边总是有油?”父亲摸着我打着石膏的脚踝,满是愧疚地回答:“可能码头的船和车都不够厉害吧,总会有脏东西排出来。所以你要好好学习,这样才有能力去保护环境!”听完父亲说的这些话,我对码头的情感又复杂几分:一方面它是支撑父母工作的重要经济来源,一方面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我们家搬去了其他地方,我很少再有机会听到船笛声。
参加工作以后,我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重点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服务。2023年,我接到了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技术帮扶任务,主要负责某沿海省份的支撑工作。拿到试点产业园区的相关资料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园区的主导产业也是港口物流,一股熟悉感莫名涌上心头。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我们需要对园区开展实地调研。
驱车前往园区重点码头的路上,我看向窗外,虽然不是同一个码头,景象却是那么熟悉。不同的是,这边的集装箱运输车冒出的烟不那么黑,路上还有洒水车进行降尘作业。进入码头作业区后,我看到各类电动流动运输机械井然有序地开展装卸工作。码头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不仅完善了岸电设施布设、提高了机械电动化程度,还开发了一套数字智能化系统降低作业能耗,进一步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我看着来来往往的电动无人集卡和堆高机,转身望向海面,记忆中的含油污水和其他漂浮物也没了踪影。
远处湛蓝的海水被阳光照耀得波光粼粼,突然想起父亲在我年幼时说的那番话。我在结束调研后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看到的港口发展繁荣景象。父亲也很高兴:“现在码头、货车都随着科技发展快速升级,或许再过几年,‘脏东西’也能消失,这就得靠你们这帮干环保的啦!”
我抽空回了趟以前的家,发现老码头还在使用,集装箱运输车正有序行驶在大院门前新修的柏油路面上,却没有刮起“黑旋风”。登上楼顶,远眺着港口那蔚蓝的水面,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从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时,一阵船笛又响起。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