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退役军人胡效禹创作国防题材作品——非遗艺术里的国防情
转自:中国国防报
夜已深,河北省沧州市非遗传习所一间办公室仍灯火通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铁皮焊接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退役军人胡效禹正在仔细打磨军舰模型上的舰桥零件。“夜深人静,正是静心创作的好时候。我打算制作一组完整的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模型作品。”胡效禹说。
今年46岁的胡效禹,是沧州市运河区人。他痴迷于军舰模型制作,既有祖辈的影响,也源于对军旅生涯的眷恋。
胡效禹的祖辈过去靠焊锡壶、补铁锅谋生。耳濡目染,胡效禹从小对铁皮焊接产生浓厚兴趣。
1995年,胡效禹参军,成为一名海军战士。第一次看到停靠在码头的军舰时,他被眼前的庞然大物震撼。后来,他看到战友做模型,便萌生用铁皮制作军舰模型的想法。
不知道军舰的尺寸,胡效禹查阅军事杂志、刊物,了解更多军舰知识。做了大量功课后,他画出立体图、平面图,再在铁皮上剪出一个个零件的图形,进行打磨、焊接。两个多月后,他成功“复制”出第一件军舰模型。
战友们纷纷夸赞胡效禹心灵手巧,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也让他看到了铁皮焊接手艺更广阔的天地。1999年退役后,他依旧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军舰模型。导弹驱逐舰、猎潜艇……多年来,胡效禹以人民海军现役和退役军舰为原型,共制作了大大小小百余件军舰模型。
一件件军舰模型构造复杂,由成百上千个零件组装完成,其中最小的零件长度仅有几毫米。这些零件从一个个平面铁片“变”成立体造型,制作过程并不容易。在一次次尝试中,胡效禹将传统铁艺与铁皮焊接工艺进行完美融合。2015年,“铁皮焊接艺术”被沧州市列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胡效禹也成为“铁皮焊接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比起“传承人”的身份,胡效禹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国防教育宣讲员。从2013年开始,胡效禹带着制作的模型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国防教育宣讲。
“老师,您的军舰模型是怎么做出来的”“听了您的讲座,我想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一次,胡效禹到学校上国防教育课,听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胡效禹找到了自己制作军舰模型的意义所在,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
这几年,胡效禹先后受邀开展国防教育讲座30余场,听众达3000余人。他还捐赠军舰模型,帮助社区创建国防教育展室。截至目前,国防教育展室参观人数累计达12000余人次。(■鲁 萍 左 越)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