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奋发有为 沃野绘“丰”景 “农”墨书华章
转自:南宁发布
初冬时节,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一带进入冬种,俯瞰广袤田野,一块块土地缤纷错落,宛如巨型调色盘,美不胜收。
这是南宁乡村振兴画卷中的一方盛景。如今的邕城大地,农业生机勃发、农村和谐美丽、农民安居乐业……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图景在广大农村铺展开来。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
一年来,南宁市始终牢记殷切嘱托、感恩奋进,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推进乡村建设上出实招,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上求突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44元,同比名义增长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随着晚稻收割工作结束,全市各粮食产区的秋粮收储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南宁粮食储备库,每一间粮仓不仅安排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还配备了智能粮库系统,可通过仓内传感器实时监控粮堆内的温度、湿度等,并将数据同步上传至管理平台。在科技的赋能下,“确保颗粒归仓”具象化。
从春耕春播到田间管理再到“颗粒归仓”,农机设备全程“唱主角”,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棵秧苗再到一粒稻谷的全流程机械化,科技的力量在田间地头日益彰显,不断推动南宁市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粮食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南宁市农业农村部门以水稻、玉米为重点,积极示范推广抗倒伏、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杂交品种,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同时大力推广水稻增密增穗技术,加强科学施肥和水分管理,开展水稻“一喷多促”,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提高水稻抗逆性。此外,全市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切实维护粮食安全。
除了“藏粮于技”,南宁市还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贯彻落实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部署要求,加强与水利灌区、甘蔗保护区衔接,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推动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开展退化耕地治理,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措施,提升耕地地力。
近年来,南宁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促进粮食增产丰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底气越来越足。
202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超600万亩、粮食产量超200万吨,种植面积及产量稳居全区第一,连续4年保持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据农情统计,今年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42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18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3万亩。
除了粮食,南宁市还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力保障“菜篮子”“果盘子”产品供给。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园林水果产量316.93万吨,同比增长3.3%;蔬菜(含食用菌)产量570.12万吨,同比增长4.1%;猪肉产量31.71万吨,同比增长1.5%;水产品产量17.69万吨,同比增长4.7%。
壮大特色产业
农村经济持续繁荣
江南华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的蛋鸡厂房位于江南区苏圩镇隆德村蕾德坡,俨然一座现代化的蛋鸡“智能宿舍”。该项目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实现了蛋鸡养殖全流程自动化,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喂料、饮水、调温等养殖流程已基本实现全程智能化操作。”南宁华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小芳说,智能化养殖让蛋鸡的生长环境安全、干净,所产的鸡蛋品质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当地以该公司为龙头,以土地流转、务工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还将提供120个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不仅要立足于“特”,还要发力向“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南宁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地域特色,加快打造以粮食、林木、水果、蔬菜、生猪、糖料蔗为主,茉莉花(茶)、家禽、桑蚕、牛羊、水产、中药材为辅的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横州市通过构建“茉莉花+”“1+9”产业集群,拓展延伸茉莉花产业链,茉莉花产业成为该市最大的农林支柱性产业,综合品牌价值已达224.13亿元;
“中国沃柑之乡”武鸣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沃柑产区,也是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从最初800亩发展至如今的50万亩,2023年产量达150万吨;
……
一个个产业火热发展的场景,彰显了南宁乡村产业昂首前进的步伐。“南宁火龙果”“南宁香蕉”“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横州茉莉花茶”“横州甜玉米”“马山黑山羊”“上林大米”“古辣香米”……一个个响当当的“邕系”农产品,呈现出南宁特色产业品类之盛。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南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5个,数量均位居广西第一;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62家。
推动乡村蝶变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今年以来,南宁市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通过抓实乡村环境治理、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措施,推进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同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文明乡风,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今年13个新建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已全部开工;2012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已全部完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今年南宁市计划编制的110个村庄规划预计年底全部完成专家评审;1—11月,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61个,已开工171个、完工95个;乡村道路“三项工程”102个,已开工102个、完工80个;新增14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
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美丽经济”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农村交通路网日益完善,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变得更近、更易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经过南宁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精心培育,涌现出一批融合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的“网红村”“打卡地”,乡村发展搭上了旅游“快车”,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截至目前,南宁市拥有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62家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37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邕城大地农业生机勃发、农村和谐美丽、农民安居乐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图为市民游客到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观赏稻田艺术画。记者宋延康摄
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是南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深度逻辑。南宁市在提高乡村“颜值”、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通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清廉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加强乡村治理,探索出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乡村治理模式。
在宾阳县武陵镇留寺村委龙德村,宽敞明亮的“积分超市”里奖励物品琳琅满目。该村对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投入情况、对村规民约的遵守情况进行量化,积分既是荣誉,也能带来奖励。如今,“积分制”已在南宁多地推广;
在邕宁区蒲庙镇良勇村,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构建起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约四会”管理模式极大提升了村民的文明道德素养,让村民说事议事主事,探索出了乡村治理“最优解”;
……
乡村治理的核心是做好村民工作,南宁从群众需求着手,下足“绣花”功夫,让老百姓充分参与,让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目前,全市已有9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