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2024-12-16 20:50:4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112年前,16岁的刘季芳在虹口“上海图画美术院”《办学宣言》上第一次签上了脱胎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古名句的新名字——刘海粟。

从此,“刘海粟”这个名字便与“上海图画美术院”一起,及至改名后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载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光辉史册。

112年后的同一个季节,12月16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虹约申美——刘海粟与两代上海美专绘画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展览将展至2025年1月12日。

展览以“两代上海美专发展与海派美术传承”为主题,分为“虹口弄潮”“艺海传承”“再起新航”三个板块,展出45位艺术家的53幅绘画作品,首次从虹口角度出发,打量和解读上海美专这个“新兴艺术策源地”。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开幕式现场

“上海美专”的初生地——虹口

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院选址虹口并非偶然。

19、20世纪之交,虹口的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繁荣又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平台,一大批文学青年从内地和海外聚集于此。鲁迅、成仿吾、冯雪峰、夏衍、丁玲、沈从文等文学大家都在虹口留下了足迹。

同时,虹口也吸引了一众“艺术先锋”的目光,刘季芳、乌始光、汪亚尘等一群新艺术运动的“弄潮儿”,在苏州河畔的乍浦路8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现代美术教育的航船从“虹口港”启航。

为传承“文化三地”基因,打响虹口文化品牌,本次“虹约申美”展览着重聚焦于虹口孕育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专的历史根基。

上海美专发轫之初,在虹口几经迁址,爱而近路(今安庆路)东首6号洋房、四川路横浜桥南全福里8号、海宁路10号三层楼洋房,构成了上海美专的“虹口之根”。

此次“虹约申美”展览充分挖掘史料,钩沉了上海美专的“虹口之根”,还打捞式发掘了部分上海美专师生的“虹口之缘”。比如,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先驱人物潘思同,曾在虹口北四川路东横浜路45号创办了白鹅绘画研究所;曾求学并任教于上海美专的沈之瑜与同道者在虹口创办了线上画会,请来虹口江湾画室创办人、中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陈抱一担任教学。

抗战时期,上海美专师生投入赈济工作中,创作作品举办多次书画义卖展览。他们走出校门家门,走向抗战前线,以艺术家特有的方式开展美术救国和抗日宣传活动。

至1952年上海美专迁离上海,这四十年间,它所留下的文化与精神遗产,成就了一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与新兴艺术的启示录。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开幕式现场

两代上海美专的历史交汇

此次展览,是两代上海美专的历史交汇,也是上海乃至中国美术教育史中的一段难忘记忆。

上海美专以蔡元培先生题词的“闳约深美”为校训,体现了广阔、慎重、钻研和完美的追求,培养出众多杰出艺术人才,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家的“摇篮”。纵览“上海美专”的办学历史,潘玉良、倪贻德、王式廓、董希文、阳太阳、朱屺瞻、陈盛铎、赵延年、程十发等为数众多的优秀艺术家盖出于此,其影响力辐射神州。

本次展览取名为“虹约申美”,“虹”是“虹口”,“申”是“申城”,展览名称连接起虹口与上海美专的历史因缘,更辉映出上海的城市人文底色。“虹约申美”展更是深度探究了上海现代美术教育的航船为何能从虹口启航,并由此影响了百年中国现代美术。

1952年,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与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迁往江苏无锡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后迁往南京,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然而大上海不能没有美术学院,在美术界许多有识之士的积极奔走和相关领导的决策下,1960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重新创办,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所正规的高等美术院校。

虽然第一代上海美专已迁离上海多年并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与新上海美专没有任何行政上的关联,但是新上海美专无论是其专业教师的教育背景,还是海派艺术的教学理念,却与第一代上海美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上海美专就是第一代上海美专的继承和发展。

新上海美专也几经易址。直至1983年6月上海大学组建,升格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两代上海美专在时代变革中交织融汇,海派艺术精神内核一脉相承,曾就读、工作于老上海美专的学生、老师,成为了新上海美专的领路人与教育者。

而由新上海美专延伸至今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坚持“深实博约,德艺双修”的办学理念,以“发扬‘上海美专’精神,创立海派美术教育体系”为目标。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展览现场

传承以刘海粟代表的上海美专精神

跨度近百年的上海美专人被本次展览所记取,一大批深藏于上海美专师生家属后代或实力藏家的上海美专人的作品现身本次展览。其中,包括第一代上海美专的刘海粟、汪亚尘、朱屺瞻、徐咏青、谢之光、李咏森、陈秋草、潘思同、施南池、周碧初、王个簃、赵延年、冉熙、程十发、孟光、吴汉英等,第二代上海美专的哈定、张充仁、俞云阶、江寒汀、唐云、张雪父、胡问遂、俞子才、方增先、陈家冷、杨正新、陈逸飞、方世聪、万福堂、陈古魁、韦太、张培础、王劼音、周根宝、毛国伦、朱刚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时代的施大畏、黄阿忠、陆志文、乐震文、王孟奇、牛安、鲍莺等,以及特邀参展艺术家刘蟾。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刘海粟-重岩叠峰-93x71cm-布面油画-1988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刘海粟-上海庙会-92x72cm-布面油画-1962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刘海粟-回音壁壮观-71x93cm-布面油画-1982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刘海粟-金山旭日-60x80cm-布面油画-1981

展览现场,上海美专创始人、“新兴艺术策源地”的重要奠基者刘海粟先生8件代表性作品呈现他在国画、油画创作上的全面才华。其中,有刘海粟不同年代分别用油画和国画表现的黄山盛景;1955年创作的《洞庭渔村》4米长卷;创作于1962年的重要油画作品《上海庙会》,是将印象派绘画与中国写意画法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美术史上的重要意义。

刘海粟之女刘蟾说:“蔡元培先生提出‘闳约深美’的校训,我父亲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他说绘画必须要有自己的性格,任何临摹得再像的作品,都不是自己的作品。”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孟光的油画作品《风景》和陈逸飞的素描《孟小莉肖像》相邻展出

陈逸飞创作于1975年的素描《孟小莉肖像》,为观众讲述了陈逸飞与他上海美专恩师孟光先生的故事。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的孟光是“闳约深美”校训的忠实实践者,他创造了具有海派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也是陈逸飞的艺术引路人。陈逸飞描绘孟光女儿的这幅素描,是用恩师所教的“上海式素描”向恩师致敬。展览现场,孟光的油画作品《风景》和陈逸飞的素描《孟小莉肖像》相邻展出,仅一步之遥。两代美专人的作品一起展出,也成为一段艺坛佳话。陈逸飞之弟、画家陈逸鸣说:“传承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孟光老师、陈逸飞,还是我们其他人,都应该把刘海粟代表的上海美专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从“闳约深美”到“虹约申美”,这场大展,解读两代上海美专的艺术弄潮与传承

展出的陈家泠作品

“我到上海已经有60年,正是在上海美专以及上海的土壤滋养下,让我完成了从‘毛桃’到‘水蜜桃’式的飞跃式成长。在我后来的美术创作实践中,帮助我进一步夯实中国画基础,同时洋为中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场,海派画家陈家冷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中有部分作品是从上海美专名家的后代家中借出,弥足珍贵;有的作品还是第一次公开展出,如陈秋草、张充仁作品,经多年珍藏从仓库中取出,犹如打开一部尘封历史。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