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牵手大连甘井子:老工业区焕发新生机
转自:中国电子报
高端装备成功实现智能化升级,装备制造企业打开千万元级市场空间;海产品出成率提高5%,加工企业每年节省约成本500万元以上;信息化能力短板补齐,重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伴随着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赋能和联合创新,大连市甘井子区相关企业成本平均降低10%-20%,生产效率提高10%-15%,其中已经合作的30家企业每年降低成本约1500万元,部分企业迎来了2000万元以上的市场机会。
三大平台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为推动大连市甘井子区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推进甘井子区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东北”为目标,2020年3月,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双方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大连云创互联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创新中心的运营公司。2020年11月项目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已成功运营四年半。
为赋能区内工业企业及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创新中心自建立伊始,就为甘井子区量身打造了“三大平台”。
一是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为工业企业赋能和联合创新,结合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为企业提供210多项云服务、200多个通用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工业全互联、产业链全协同、全业务云化。
二是产业聚集平台。一方面牵线华为生态伙伴和甘井子区交流合作,将符合甘井子区产业政策、具备行业领先优势、为辖区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优秀生态伙伴引入并落户甘井子区,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实现延链、固链、补链、强链。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甘井子区内企业的技术辅导和升级改造,或与本地企业进行项目联合创新,帮助本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华为甄选标准,纳入华为伙伴平台,打入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为更广泛用户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同时,积极与华为供应链部门对接,识别本地具备条件的企业纳入华为供应链体系,助力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人才培养平台。联合本地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学科共建,繁荣工业产业创新氛围,助力工业企业转型技术赋能,促进项目引入,助力品牌提升和ICT人才培养。
走出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路径
广大企业已经深知工业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但“不敢转”“不会转”仍是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创新中心多管齐下,通过邀请大连本地重点工业企业走进创新中心的形式,为企业进行了50余次数字化转型轻咨询及赋能,让企业从参观展厅开始全面了解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通过专题会议研讨方式,为来访人员、企业、单位进行专题交流,包括解答政府扶持政策、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分享合作场景解决方案及案例,帮助企业坚定数字化转型决心、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从而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截至目前,共接待本地工业企业及协会百余批次,近3400人次。
在生态建设方面,创新中心深入落实甘井子区政府“3+3”产业规划和布局,打造工业互联网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截至目前有3家生态企业已落户甘井子区(直接带动超过150位高端人才就业,200万元以上税收),8家生态企业合作意向明确。同时引导华为生态伙伴业务发包到甘井子区,目前已有百万元级业务体量在对接,未来千万级空间。另一方面,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区内7家优秀软件公司引进华为工业生态平台,通过专家服务优化产品架构,提升产品能力,带来百万级市场空间。
在人才建设方面,创新中心联合本地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及中高职院校进行学科共建合作,繁荣工业产业创新氛围。创新中心与区内部分学院深度合作,通过挂牌华为云学院的形式,向学校全面开放华为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力,助力学院迈上新台阶。同时,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全国高校优秀的人才资源,针对大连企业的用人需求,举办3场人才双选会,覆盖千余人,与企业招聘岗位进行精准对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创新中心四年多的努力结出硕果。截至目前,共计为220余家甘井子区内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实际合作企业30余家,涵盖装备制造、医药生产等行业,通过赋能和联合创新,切实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整体来看,通过创新中心四年左右的赋能和联合创新,建立合作的相关企业实现了成本明显降低,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快速增强,企业在持续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经协助大连企业走出一条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路径。
作者丨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