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皮肤检测,是公益还是生意

2023-03-16 10:36:07 - 消息动态

转自:邯郸晚报

免费皮肤检测,是公益还是生意

﹃说是免费检测皮肤,结果还是被收钱了。﹄近日,市民陈女士向记者诉说自己被店家强制消费:美容院的人称进店免费检测皮肤还,赠送小礼品谁,知检测时所用产品的费用需要另付。那么,面对如此﹃美容套路﹄我们, 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面对侵权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日记,者请教相关从业者和专业法律人士,为您答疑解惑。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丹丹

免费皮肤检测“步步惊心”

据陈女士介绍,今年年初,她在逛街时经过一家美容院,一位“护肤专家”递来一张小卡片,称凭卡片可免费领取一份小礼物,进店即送,绝无隐性消费。面对犹豫的陈女士,“专家”表示自己的店已经开了多年,童叟无欺,如有问题,可以回店找她。

心动的陈女士进店准备领取礼物时,被店员告知礼物已送完,可以为她免费进行“肤质检测”。检测完陈女士的半边脸后,店员表示,检测另一半脸要收检测费598元。

“我当时想立即停止检测,但他们已经在我脸上涂了东西,如果不检测另一边,就不帮我弄掉。”陈女士告诉记者,店员告诉她自行卸除检测所用产品会损伤皮肤,必须使用他们的清洁产品才能洗掉,还说他们的清洁产品能帮助皮肤排出铅和汞。

“我也不清楚他们给用了什么产品检测,当时就想着不能损害皮肤。”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好支付费用做完检测,还在店员的软磨硬泡下,购买了一套所谓的适合她肤质的化妆品,价值1390元。

回到家后,陈女士根据该化妆品名称在各电商平台查询,发现根本搜索不到,这时她才意识到,可能买到了三无产品。

“后来我去找门店,想要退回这套化妆品,门店的工作人员让直接和接待她的店员联系。”陈女士对记者说,后来该店员以商品已使用为由,拒绝退款。

无独有偶,今年2月,市民张女士在某商场购物时,被一个发小广告的年轻女子拦下。该女子向张女士积极介绍自家美容院,并表示可以到店享受免费美容体验。

到了美容院,张女士登记了姓名、电话。工作人员提出,必须先进行皮肤类型检测,然后才能享受免费美容体验。张女士感觉“有套路”,便找借口离开。

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爱美人士是这样落入美容院套路的:在街口、商场被推销人员拦下,领一张免费的体验券或是到店领礼品,没想到却落入了消费陷阱之中。

抓住消费者心理“对症下药”

近年来,一些商家瞄准巨大的美容消费市场,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免费体验”的营销模式应运而生。“体验式消费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但被很多不良商家‘玩坏了’。”之前在美容行业工作过两年多的孙女士向记者透露,一些美容“免费大餐”并不“好吃”,“免费体验”“免费检测”一环套一环,吸引消费者“上钩”。

部分商家以免费赠送试用品或提供免费美容服务为诱饵,当消费者真正体验时,各种附加收费项目就产生了。

赠送面膜不收费,但皮肤检测要收费;皮肤检测不收费,美容保养却收费;美容体验不收费,但服务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产品要收取高额费用……

记者在各社交平台输入“美容院消费”“免费检测皮肤”等关键词后,立刻就能检索到很多网友分享的被美容院套路的帖子,在帖子下方的评论区能找到很多有相同经历的受害者,他们被迫花费的金额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

在与多位爱美人士交谈过程中,不少人向记者表示,她们在面对“免费体验”“免费检测”等商家活动时,一味关注“免费”二字,而不去认真辨别商品真实功效,忽视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导致在不良商家的精明算计前迷失方向。

另外,很多不良商家采用“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经营模式,不少消费者发现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想退货时,却发现商家已“人去楼空”。

消费前需擦亮双眼

就陈女士的经历,记者咨询了河北中大同律师事务所王衍真律师。王律师认为,该美容院工作人员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向消费者脸上涂抹不明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通过吓唬、哄骗、胁迫等方式,夸大不良后果、宣传自己产品的功效等,则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

该美容院以免费检测为由,涂抹不明产品用来检测肤质,且不交费就不给洗掉的行为,是典型的强迫消费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陈女士可以要求该美容院退回相关费用,同时,还可要求该美容院按相关费用的三倍赔偿损失。

另外,一些美容院往往称可以帮助消费者排毒素、排湿气治疗,如果真的实施了某种治疗行为,还可能涉嫌非法行医,消费者可向公安机关或卫计部门举报。

如今,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正当的利用免费体验或赠送小礼物以增加客流量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有部分商家不择手段,有存在免费体验并不免费,或强行推销等不法经营现象。

针对此类现象,王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遇到产品推销时,切勿掉以轻心,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消费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羊毛出在羊身上”,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因此在遇到商家的优惠活动时,对商家不切实际和夸大效果的宣传要仔细分辨,做到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对不想接受的服务和不想购买的商品要明确表明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在接受服务之前一定要仔细询问是否有额外的收费项目等。如果被强制消费,一定要迅速报警。

消费者无论是在实体店或线上购物,一定要选择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商超或大型电商平台。这类企业的付款有严格的程序,退换货、维权取证较为方便快捷。

在店员口头承诺而无法落实书面承诺时,最好能用手机录音保留维权证据。如已被强制消费,要保留消费证据,包括产品包装、说明书、交费凭证等,可尽快拨打“12315”进行投诉或者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