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支持生态环保企业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2023-04-16 08:01:5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随着‘双碳’工作由制度设计转入全面落实,生态环保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将与社会各界一道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化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支持生态环保企业做强做大,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4月1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3)在北京开幕。在同期举办的“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主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就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今后工作思路、方法路径等作了交流。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赵鹏高介绍,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一是“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我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度保障。

其中“1”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份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N”由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三部分组成,描绘了各方面推进“双碳”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其中,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已印发,主要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双碳”关键领域实施方案,不仅实现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的全覆盖,还对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系统解决方案作出规划部署。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覆盖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氢能、新型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行业,有关文件出台将有序推动行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支撑保障方案,主要由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绿色消费、减污降碳、统计核算、标准计量等政策文件组成,目前绝大部分文件均已印发实施。

二是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累计超4亿千瓦。全国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约1亿千瓦项目已于2022年7月全面开工。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与美国全部电力装机规模相当。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个百分点。树立重点行业能效标杆和基准水平,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50亿元支持重点行业实施改造升级。推进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截至2022年底,当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过90%。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

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节能降碳税收优惠政策。深化能源领域价格改革,延续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分别发放政策资金3177亿元、812亿元。完善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优化核算、报告、核查技术指南,市场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支持生态环保企业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是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出台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双控考核相关制度安排,优化“十四五”考核方式。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动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统计核算制度。

加强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推动已有标准升级更新和整合精简,加快新能源新技术领域低碳标准制定,筹建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20多个重点专项,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和制度保障更加健全有力。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支持生态环保企业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及时总结政策实践成效,推动上升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生态环保产业应如何把握重大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对此,赵鹏高认为,首先,生态环保产业要由末端治理向全领域绿色化改造延伸。我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二氧化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同根同源,随着末端污染治理的潜力逐步收窄,生态环保企业需要加快拓宽业务范畴和服务形态,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服务商转型,充分发挥支撑二氧化碳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作用。例如,在开展污水处理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再生水利用、余热回收利用;在土壤治理领域,要在修复土壤生态的同时,恢复土壤碳库容量,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垃圾处置方面,也可共展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余热发电供热、生物质制氢等要积极探索和发展。

其次,相关企业应更加积极投身规制标准体系建设。赵鹏高指出,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国家发改委将及时总结政策实践成效,推动上升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引导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鼓励生态环保企业主动参与规制标准体系建设,自发组建贯穿产业上下游的标准创新共同体,推动完善相关产业标准、规范计量检测要求、健全认证认可规范,实现技术创新、标准转化、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

再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竞争中,谁掌握了科技,谁的科技创新能力强,谁就能拥有市场。企业是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赵鹏高认为,生态环保企业要适应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积极投身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建设,主动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研发与商业应用的有机衔接,加快提升多污染物、多要素、全过程治理能力,助力培育产业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

第21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正火热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