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扫一扫”真的安全吗?法院这起案件揭秘其背后产业链

2023-05-16 13:41:28 - 封面新闻

近日,四川省雅安中院审结一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系列案涉及10案共计31名被告,被告人员身份中既有电信运营商的工作人员,又有网络从业人员,还有摆摊套取公民个人信息注册微信号的“地推”人员。案件中的各被告形成了一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完整产业链。

从注册到贩卖、养号

这伙人形成侵犯个人信息完整产业链

周某、靳某某等人在雅安市名山区、雨城区,眉山市洪雅县等地乡镇市场冒充“拼多多”工作人员摆摊,以注册“拼多多”送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骗取老年人实名注册的手机号码,通过收取验证码注册微信账号,每注册成功一个微信号则后台工作室向其支付35到55元不等的报酬。

黄某某等3人系某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具有通信业务办理权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为牟取非法利益,在为客户办理新手机卡服务过程中,以需要对手机号进行激活为由,将客户办理的手机号码、验证码发送至他人建立的不同微信群内,由他人将该手机号码进行相应APP注册。后按照新注册手机号码数量收取“拉新”违法所得。

2021年3月,刘某甲等人出资成立工作室,并雇请孙某某、刘某乙等为工作人员,该工作室主要从事网络APP挂机阅读、刷分等活动,后因经营亏损停止业务,刘某甲陆续将此前购买的微信号贩卖给长期从事微信号买卖和组织他人利用微信号实施网络赌博的人员吕某某。

2021年6月,吕某某联系刘某甲帮忙从事微信号登录备份养号等工作,以协助贩卖微信号或是将微信号提供给吕某某组织进行网络赌博的赌客等人员,并承诺每协助卖出或向他人提供一个微信号给予5-20元报酬。

刘某甲遂将吕某某及其指定人员购买和提供的微信号用手机电脑进行备份、登录、养号等,并按照安排将微信号协助贩卖或是提供给吕某某指定人员,并按照每个微信号领取提成的方式从吕某某处获取报酬并分配给其他人员;截止被查获,几人均获取了1万-5万元不等的非法报酬。

据此,起诉人雅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各被告按照非法所得金额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并在市级媒体刊登道歉信,个别人员还被要求协助删除非法所得的个人信息。

法官提醒:信息被侵犯后

个人有权提起侵权损害赔偿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层出不穷。司法机关也通过刑事手段和民事公益损害索赔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打击。但是事前的防范远比事后打击更为重要。

一方面,对于受侵害的人来说,需要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切忌贪图小便宜,像本案中被小礼品吸引后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让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法官提醒,在个人信息被侵犯后,公民个人有权提起侵权损害赔偿。

另一方面,要更加严厉地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人来说,需要慎重考虑违法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从事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有可能面临触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严厉刑事处罚,以及退赔损失+罚金+侵权赔偿的沉重经济负担,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人无利可图,教育更多的人远离犯罪,诚信做人。

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