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欢歌”四川省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出炉 多措并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2024-05-16 18:47:40 - 四川日报网

转自:四川在线

“大地欢歌”四川省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出炉 多措并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四川在线记者郑志浩

5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大地欢歌”四川省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印发。

今年,四川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年的工作部署,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实际制定了本地化实施方案,在承接办好全国性重大活动基础上,明确了23项重点工作。

我省层面的“自选动作”明确了19项重点工作,在拓展平台载体、丰富内容供给以及强化产业转化方面拿出实招,助力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大地欢歌”四川省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出炉 多措并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自选动作出实招

在扩展阵地、丰富内容上重点发力

记者梳理发现,实施方案在我省“自选动作”上对扩展文化阵地、丰富文化活动内容重点着墨,对组织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下乡惠民提出诸多细化的举措。

以“百姓大舞台”为重点开展系列乡村文化活动,摆在我省“自选动作”的第一位。实施方案鼓励县(市、区)、乡(镇)、村整合现有文化站所、文化院坝、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闲置校舍等,为乡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阵地,帮助乡村群众将文化家底“亮出来”,让民间艺术“秀出来”,促文化能人“活起来”,带动普通群众广泛参与自编自导、自演自办的文化活动。并且,在帮扶指导上,实施方案专门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要加大对乡村文化活动举办、艺术创作、阅读推广等工作的指导。

在开拓新平台上,实施方案也提出打造“天府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公共空间新概念顺势提出后,我省也将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主题,依托乡村旅游点、民宿、农家大院、传统村落等,打造融入乡村田园生活和人文生态、展现乡村新风貌的新场景。

从基层角度来看,实施方案支持盘活优化各类文化惠民资源,畅通下沉渠道,将优质服务送到村民身边。

我省农村群众将更加便捷地欣赏多类文艺展演活动。今年,我省将开展《巴蜀讲坛》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和项目,引导带动各级各类文艺院团、戏曲演出团体深入乡村基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我省还将为脱贫县所辖乡镇每两个月配送一场以地方戏为主的演出。

此外,依托传统节日,我省采取集中展演+基层展示模式,将分别于2024年端午节、中秋节和2025年春节期间在广安、泸州、德阳开展“百舟竞渡迎端午”“万人赏月诵中秋”“千龙千狮闹新春”集中展演。

培育内生动力

以文塑旅、以文兴业强化产业基础

除了把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延伸到基层的“输血”类举措,实施方案还对增强乡村文化产业“造血”功能进行专门部署,在基础设施、人才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面都明确了支持措施,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

建设乡村旅游风景道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被列为一项重点任务。依托近日发布的《四川省公路旅游标识体系(试行)》,我省将推动合理布局乡村道路沿线服务区、观景台、露营地、汽车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将沿线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流动风景线。

此外,包括优选部分条件较好的镇村开展首批智慧乡村旅游建设试点、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在内的硬件升级类举措,也将进一步提升四川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在人才培育上,今年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培育发展工作更加强调“有网感”。我省乡村旅游网络达人“百千万”培育工程计划培训不少于4000人次,还将举办首批乡村旅游网络达人大赛,遴选30名优秀乡村旅游网络达人,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非遗成为品牌打造的重要资源。在挖掘内生动力方面,实施方案在非遗项目的“单点突破”上鼓励支持乡村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产品等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展示、展演、展销,促进消费,扩大社会影响;在非遗资源的整体利用上,依托四川非遗全新公共品牌“川工蜀艺”,通过注册商标、视觉设计、品牌孵化等手段,将乡村非遗与当代生活深度融合,推动培育壮大更多非遗品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