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资金被印度没收,中国投资者应吸取哪些教训?

2023-06-15 23:54:44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编者按:

印度发出通知,即将要没收小米资金555.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亿),给中国企业以强烈震撼。小米虽然也发声明表示反对,但还是表示要配合印度政府。

小米的遭遇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强烈的教训,就是在投资某些国家之前,尽职调查、文化调研和国别研究都是要提前做好,送交管理层认真评估。而管理层评估的时候,决不能再以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对国外的无原则信任来决定分数的高低了,评估报告至少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资料,至少印度这样的国家,我们在其市场容量市场空间做好评的情况下,对这个国家紧跟美国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风险一定要给予合适的评价,否则就要遭遇难以想象的后果。

1、印度为何没收小米公司50亿?

据报道,印度执法局(ED)因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该局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

据报道,小米公司向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三家银行支付了555.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1亿元)的特许权使用费,但这些资金被指控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法》。

2、小米公司对印度政府扣押资金的行为有何反应?

小米公司对印度政府扣押资金的行为发表了声明,称其“强烈反对”并将采取法律行动。小米公司表示,它已经收到了印度政府的通知,但认为该通知是基于错误的信息和不准确的指控而发出的。

此外,小米公司还表示,它将继续与当地政府合作,以确保其在印度的业务合法合规。

3、印度被称为跨国公司的坟墓,是因为什么原因?

印度被称为跨国公司的坟墓,是因为在印度经营的外国公司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高税率:印度的税率相对较高,这使得在印度经营的公司面临更高的成本。

不透明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印度的法律和监管环境相对不透明,这使得在印度经营的公司难以预测和管理风险。

腐败和官僚主义:印度存在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这使得在印度经营的公司难以获得政府支持和服务。

劳动力成本低:尽管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技术,这些成本可能被低估。

基础设施不足:印度的基础设施相对不足,这使得在印度经营的公司难以扩大业务或提高效率。

4、有哪些跨国公司从印度铩羽而归?是因为遇到了什么事情?举例说明退出印度市场的跨国公司,请列明这些公司声明中退出该市场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曾经从印度铩羽而归的跨国公司:

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通用电气曾经在印度经营多年,但在2016年宣布退出该市场。通用电气表示,退出印度是因为该市场的规模太小,无法支撑其业务。

惠普(HP):惠普曾经在印度经营了很长时间,但在2015年宣布退出该市场。惠普表示,退出印度是因为该市场的竞争激烈,成本高昂,而且缺乏政府支持。

IBM:IBM曾经在印度经营了数十年,但在2014年宣布退出该市场。IBM表示,退出印度是因为该市场的竞争激烈,成本高昂,而且缺乏政府支持。

摩托罗拉(Motorola):摩托罗拉曾经在印度经营了很长时间,但在2014年宣布退出该市场。摩托罗拉表示,退出印度是因为该市场的竞争激烈,成本高昂,而且缺乏政府支持。

5、小米公司在印度的遭遇,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小米公司在印度的遭遇,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以下经验和教训:

在进入新市场时,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文化和商业环境。这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并避免遇到不必要的问题。

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政府的支持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并帮助公司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在印度等新兴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公司需要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保持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在印度等新兴市场中,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公司需要确保其产品价格合理,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6、印度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如何?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公司警惕?

印度的法律体系相对复杂,但是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法律环境。印度的法律体系分为联邦和邦两个层面,其中联邦法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而邦法律则适用于各个州。印度的司法体系由中央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

中国公司在印度投资时,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以避免违反当地法律。此外,中资企业在对印度投资、与印度企业合作时一定要对当地的法律法规有充分的认识。一些值得中国公司警惕的方面包括:

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控制程度较高;

印度政府对外国投资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

印度政府对外国投资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印度政府对外国投资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保护主义政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