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疆记 | 一名医生 一道桥

2024-07-16 10:01:29 - 黄河新闻网

晋疆记 | 一名医生 一道桥

编者按: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山西高度重视援疆工作,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开展。近日,记者走进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实地体验山西援疆带给受援地的巨大变化,深切感受晋疆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一名援疆医护人员,就是一道桥。从三晋大地到天山脚下,跨越千里,联通晋疆。

从“0”到“1”

精湛医技架起生命之桥

山西第四批援疆医生让昌吉州人民医院实现了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从“0”到“1”的转变,山西第五批援疆李鹏护士长的到来,又让山西“组团式”援疆有了新内涵——首次实现援疆医护配合。

来自山西省儿童医院、现任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护士长李鹏,积极帮助当地科室开展院级护理新技术——新生儿PICC置管术、床旁超声对PICC导管尖端定位等,为危重新生儿救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晋疆记 | 一名医生 一道桥

山西援疆医生李海霞(左)和山西援疆护士长李鹏(右)

同时,李鹏还与山西援疆医生、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科主任李海霞密切配合,开展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切实做到新生儿就医不出昌吉。

2024年3月,李海霞主任首次在昌吉州范围内成功开展新生儿脑电图技术,为临床大夫治疗新生儿各类颅内疾患提供科学依据。

李海霞主任和李鹏护士长的“组团”,是山西医疗援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山西针对受援地医院科室不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把脉开方”,通过人才选拔、资金投入等定制“组团”,提升受援地医院学科水平和诊疗能力,填补多项空白。

从“不能去”到“不能回”

大爱奉献建起发展之桥

年幼的孩子、在外地工作的爱人、无人照看的家……现实问题一度让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和娟,在最初面对援疆工作时,觉得自己可能“不能去”。

了解到受援地昌吉州中医医院病理科短板的现实和需要,和娟坚决克服困难,让孩子跟随爱人在异地上学,把家钥匙交给朋友保管,毅然踏上援疆的征程。

晋疆记 | 一名医生 一道桥

山西援疆医生和娟

2023年5月入疆至今,身为病理科主任的她,从基础规范、操作流程抓起,带科室、提质量,将原来依赖外援的病理科,变成无论常规诊断,还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应用等都“不在话下”的病理科,业务能力赢得外科专家一致认可。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很快就要结束,面对日渐完善的病理科,和娟有了“我不能回”的想法。

病理科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平台建好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还想多留一段时间,让数字技术为其赋能,为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和娟说。

从“接棒”到“传承”

建起晋疆情谊之桥

“山西援疆的医生,亚克西!”维吾尔族老人在山西援疆医生索炜把脉诊疗后,为他竖起大拇指。

索炜是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现任昌吉州中医院肿瘤科主任。2023年5月,“接棒”入疆。他发挥中医特长,提高中医药使用率、有效率,优化中医治疗方式,使患者更好获益。他的到来,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知名度,让更多患者慕名而来。

晋疆记 | 一名医生 一道桥

山西援疆医生索炜

此外,他还利用培训、带徒等方式,完成“造血”,将中医文化、中医理念推广,不仅为当地医院培养起后备力量,更为当地居民打造家门口的中医大巴扎。

对此,索炜说:“自己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让他高兴的是,有机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一技之长,传播中医文化,让少数民族同胞也接纳中医、信任山西大夫,“非常自豪!”

情谊在一点点建立。“要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徒弟”李瑞林牢记在心的行医准则。“山西的援疆大夫不仅医术高,人也好,我们真心感谢他。”是患者家属的心里话。“希望带领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当地医院的中医肿瘤科的发展更进一步。”是索炜要继续奋斗的目标。

从“0”到“1”的突破,是专业;“不能去”到“不能回”的转变,是责任;“接棒”到“传承”的延续,是使命。

医疗援疆带给老百姓的实惠,是最最直接的。数据显示,山西省第五批援疆医生主持参与手术453例,接诊1.16万例,建立“医师联盟”帮扶站、创建专技人才“1+N”模式,成立特色专科2个,申报研究课题5个,撰写调研报告37篇,带动了科研能力和医疗水平双提升。同时,健全晋疆两地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丰富“传帮带”形式,开展讲座、培训30余场3000余人,为受援地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疗人才队伍。

从汾水之滨到天山脚下,从黄土高原到茫茫戈壁,一名医生一道桥,道道大桥连晋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