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边能发电 下边放牛羊 御道口牧光互补项目治沙增绿助农增收

2024-08-16 07:25:48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上边能发电 下边放牛羊 御道口牧光互补项目治沙增绿助农增收

8月14日11时,记者登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神源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补项目观景台,只见连片的光伏板深邃湛蓝,仿佛把蓝天“搬到”了地上;光伏板下绿草如毯,野花绽放,让一座电站美成了一幅画。

“这是刚采收完的金莲花、万寿菊,那是格桑花、冰草、沙棘、苜蓿、荆条,还有不少我也不认识。”穿行在光伏电站,承德神源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丁俊说。

神源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补项目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三复兴地村,总投资18亿元,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年产值2.1亿元。2022年1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时,施工现场脆弱的生态给丁俊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我脑海里,围场坝上应该是林海茫茫、绿草无垠的画面,但当时这里却是黄沙遍地、草木凋敝。”丁俊回忆,在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的事迹激励感召下,他和同事们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片沙丘变成绿洲”。

三复兴地村共764人,有耕地面积近9000亩。“地不少,但大多贫瘠得‘望天收’。”三复兴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雅春说,依托3.5万多亩草场发展畜牧养殖,是当地村民为数不多的增收渠道之一。

2000年,该村肉牛存栏2000余头、肉羊存栏5000余只,家家有圈舍、处处见牛羊,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

今年68岁的3组村民高武曾是养羊大户。“羊刨食对草地伤害太大了,牛用舌头卷草吃,对生态破坏小,所以不少养殖户就把羊换成了牛。”高武说,尽管全村肉羊养殖规模从5000多只下降到不足1000只,但到了2021年,三复兴地村草场严重沙化面积还是超过了8000亩。

张雅春告诉记者,当地曾试图通过禁牧、自然修复、工程治理等手段修复治理退化沙化草原,但效果不明显。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双赢?神源牧光互补项目给三复兴地村带来了解决方案。

“把‘牧’字放在‘光’字前面,就是要为沙地披绿装。在生产绿电的同时发展草场,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丁俊说,项目落地需要租用三复兴地村3个组近1.3万亩草场和一般耕地,其中,草场约1万亩,沙化面积近八成。为此,在建设过程中,他们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全周期。

“安装光伏板的区域全部绕开一般耕地。同时,通过深耕细作,提高土壤肥力,把过去低产的一般耕地变成适宜土豆、菊芋等作物生长的良田。”丁俊说,他们采取项目与生态修复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方式,力争实现建成一片修复一片。2023年底,项目施工作业全部完成。

今年天气转暖后,神源公司投入800多万元,对已绿化区域进行草种混播,在边坡、沙丘等沙化严重区域平铺草帘沙障,进一步提升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截至目前,已恢复草场7295亩。

不仅要绿更浓,更要向绿要效益。光伏电站成草场,下一步就可在光伏板下放养牛羊。

记者注意到,相比其他光伏电站,这里的光伏板支架高出不少。“光伏板可起到遮蔽烈日、阻挡风沙的作用,避免恶劣天气对牧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丁俊说,为了让牛羊在光伏板下自由活动,光伏组件最低点距离地面净空达2.5米,前后排间距达10.8米,并大范围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锌铝镁合金材料,可在提升牛羊觅食舒适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和安全性。

丁俊介绍,待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完成后,电站将根据生态承载力,通过有序开放、提供优质牧草等方式助力当地畜牧业发展,积极探索“光伏发电、绿色牧场、有机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绿色发展新路径。

一年多来,和三复兴地村村民打过交道的人都发现,他们身上的臭味没了。“以前,牛羊都养在院里,院里院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牛粪羊粪。”高武说,2023年,他们村在村外建起5个集中养殖小区,牛羊全部出村进小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垃圾、修道路、建花园……数起变化,他十个手指都没够用。

临别时,高武发现街上有个塑料袋,就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好环境要大家一起维护!”他笑着说。(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