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 | 五大车企舞弊造假 “日本制造”信誉堪忧

2024-08-16 11:34:37 - 媒体滚动

国际瞭望 | 五大车企舞弊造假 “日本制造”信誉堪忧

近日,日本国土交通省通报,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和铃木5家汽车厂商在相关测试中造假,相关企业股价出现下跌。对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痛批,“这损害了我国汽车产业的信誉”。

据了解,此次数据造假的5家公司中一共涉及38款车型,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生产的受影响车型中有6款目前在市场上销售,日本国土交通省已下令暂停生产发货,并要求相关公司对消费者做出详细说明。

近年来,一件又一件丑闻让以“工匠精神”为傲的日本制造业备受打击。《京都新闻》评论称,相继发生的丑闻,凸显日本制造业企业不重视顾客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有分析指出,汽车业是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造假丑闻带来的后续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01

品质让位于成本制造业造假由来已久

2009年,美国一位18岁女孩开着一辆本田雅阁发生交通意外。尽管撞击并不算激烈,但车上日本高田产的安全气囊竟将一枚金属片“弹出”,女孩当场身亡。当时,人们只以为这是一次意外,并没有引发足够的警觉。可是6年后,高田气囊已在全球造成了至少26人死亡。于是美国开始对日本高田安全气囊展开了彻底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高田为了降低成本,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性能非常不稳定的硝酸钾,高温情况下容易发生爆炸。当安全气囊展开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破裂,导致发生器零件碎片像弹片一样飞出,伤及车内人员。事件爆发时,高田气囊已经导致30余人死亡,最终导致全球19家车企厂家召回上亿辆车。2017年,高田公司因问题气囊丑闻申请破产。

2017年10月8日,日本神户制钢所宣布,其生产的铝制部件在强度等方面没有满足顾客方的品质标准。该公司违反交易合同,篡改了品质数据。

据悉,涉事工厂在产品出厂前就已发现某些方面不达标,却在产品检查证明书中修改强度和尺寸等数据,而神户制钢所负责人早在当年8月底就已掌握铝制品数据篡改一事,但未公开。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神户制钢的造假行为持续超过10年,几乎向丰田、日产、本田等所有日本车企提供了有问题的铝材料和多用于汽车发动机、底盘生产的条状钢材。除了日本汽车公司,通用汽车、特斯拉、标致雪铁龙等企业以及美国的波音飞机以及通用电气的航空零部件也采用了神户制钢的问题材料。

2021年,日本三菱电机公司被多家媒体曝光产品检验数据造假,且造假行为可能已经持续超35年。

2022年3月,日野汽车生产的大型和中型卡车引擎被曝出油耗和尾气排放测试存在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相关车型的产品认证被取消。

从神户制钢到三菱电机,从日产到丰田,老牌日企近年来丑闻频发。不少日本专家反思,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把保证产品品质让位于成本管理。此外,也存在生产管理、企业伦理和日本相关管理制度有缺陷等问题。

02

信用体系式微政企双方均难辞其咎

“原因不止一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会长丰田章男在发布会上坦言。不过,他还是特别提到了车型生产认证测试过程中检测部门的压力问题:“即使车辆在最终测试中发现了问题,还是要在很短的交货时间内重新进行测试,这可能给检测部门造成了压力。”丰田负责品质保证的部门负责人宫本真志也说:“不可否认,我们对合规认证的重视确实有所不足。”此外,本田公司也反省了车辆生产现场人员对于认证制度的认识不到位,比如三部敏宏社长说:“有人希望尽可能避免复测,完全缺乏遵守法规的意识。”

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日企这一系列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相关矛盾,同时也从多层面反映出日本社会信用观念的变化以及信用体系的式微。

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发生革命性变化,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趋势增强。面对这种变化和趋势,日本主要车企没有拿出迅速而及时的应对策略,逐渐失去在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规模效应,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在相对萎缩。业内人士认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滑坡势头显然产生了传导效应,导致部分车企铤而走险以造假等非正常手段来压缩成本,提高收益。

此外,供应链的垂直体制使供应商受制于下游采购商也是引发造假问题的重要因素。多数供应商在议价、工期、产品标准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只能服从、满足采购商要求。以汽车制造为例,大牌车企的各种高性能、低排放要求靠供应商落实,一家车企往往有大量一级、二级、三级供应商。供应商达标难、达标成本高,同时难以获得采购商的理解和支持,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为达标走捷径、造假现象频出。

还有专家指出,由于企业集团内部条块分割、组织机制相对固化,总部与基层单位明显割裂。相对于企业整体荣誉,各基层单位更看重自身的局部利益,这种企业文化也成为孕育问题的土壤。关于日产汽车公司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中就曾提到,相关工厂长期使用无资质的质检员,每次国土交通省进行定期审查时,工厂负责人就将这些人撤下生产线,隐藏起来,总公司也无法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

日本电视网(NTV)分析认为,接连出现的车企造假问题背后,也暴露了日本社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丰田章男在发布会上说明了认证时“没有一个能够理解所有工序的负责人,有时候会依赖个人判断”的情况。报道称:“就连丰田这样的大企业也存在缺乏具备认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

这一问题在负责认证的政府机关中也存在。有分析认为,日本制造丑闻频出,政企双方均难辞其咎。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各届政府均急于恢复经济增长,因而忽视了监管。有日本政府人士对NTV表示担忧,称目前政府机关内部“缺乏相应数量的监管人员”,公务员人手短缺,“有时会造成大问题,如果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就不好了”。

03

负面影响蔓延甚广恐重创日本经济

据悉,车企违规操作的负面影响已蔓延至经销商和供应商。事件爆发后,马自达面向全国经销商召开了线上说明会。经销商们担心销售受到影响并表示,“通知我们也太晚了”“无法销售畅销车,对我们而言打击不小”。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丰田的直接供应商约200家,二级及以上供应商超过1000家;马自达有约2000家供应商。此次两家车企停产影响广泛。为丰田供应车身等零部件的主力供应商双叶产业公司也于6月6日起至28日关闭其位于岩手县平泉町的工厂部分生产线,员工将被安排检查和维护设备,或在其他生产线工作。丰田另一家零部件供应商的高管介绍,“YarisCross”是“一款热销车,该车型停产是一记重击”。有关丰田公司对供应商赔偿问题成为当前关注焦点。据瑞穗证券经济分析师石山孝高测算,丰田对供应商每月补偿金或将高达220亿日元。

此次车企违规事件恐将影响钢铁、电子元件等诸多行业。日本经济产业省此前估计,今年二季度工矿业生产指数将环比上升2.2%。据乐天证券最新估算,受日本车企暂停出货影响,该指数将仅增长1.2%,“如果停产时间延长,三季度工矿业生产指数很可能同比负增长”。

汽车行业涉及面广,终端的汽车产品产量下降将影响诸多关联产业。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在发表的文章中估算了此次认证欺诈事件的经济损失。如果参照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的上一财年6种问题车型的销售量,即丰田三种问题车型售出约12万台、马自达两种车型约1.8万台、雅马哈发动机的摩托车YZF-R1约250台,并参考去年底大发公司因违规操作被暂停出货4个月,那么此次车企认证欺诈事件的销售额将损失983.7亿日元。

“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无疑又遭受一阵逆风”,木内登英认为,日本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消费萎靡。内阁府公布的消费者态度指数显示,受日元贬值和物价高企影响,4月和5月消费者心理加速恶化。加上这次认证欺诈事件,实际个人消费恐将继续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或超预期。

林芳正表示,日本车企违规事件“不仅动摇了日本汽车认证制度的根基,更损害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日本知名教育评论家尾木直树强调:“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核心产业,欺骗使人们对日本汽车的信心一落千丈。”青山大学名誉教授八田进二也认为:“2015年日本东芝集团财务造假事件已经使海外投资者对日企产生疑虑。这次丰田等日本大型车企都出现造假问题,会再次让他们产生不信任感。并且,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汽车产业。”

频繁曝出的造假事件,令日本制造跌落“神坛”。日本政府和企业必须进行深刻反思和全方位改革,不要再害人害己。正如《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日本民众和世界各地消费者都在期待问题彻底解决,让汽车更加安全。

(本文刊于《中国信用》杂志7月刊)

国际瞭望 | 五大车企舞弊造假 “日本制造”信誉堪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