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宇:大部分美国的“中国通”,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

2024-09-16 12:37:31 -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周德宇】

这两天,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人们捣鼓出了一个叫做“中国周”(ChinaWeek)的东西,意思就是把一堆反华法案提案给凑到一周里密集表决通过,希望凝聚美国两党的反华共识,共同聚焦中国威胁。

虽然这堆提案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但绝大部分都是“孔子学院和TikTok毒害美国青年”“中国在窃取美国人基因”之类的陈词滥调和奇谈怪论。然后不出意外地,因为是共和党人提出来的,就轮到民主党人指责共和党人对华太软弱了。

与此同时,前两天《华尔街日报》刚发了篇文章,哀叹美国学者研究中国越来越难,一小部分在抱怨美国方面的敌意,一大部分是甩锅中国方面的敌意在阻碍研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焦虑,美国越是面对中国威胁,怎么就越缺少懂中国的人呢?

无独有偶,美国有人焦虑没人懂中国,中国这里也有人焦虑。比如有媒体前些天出了个“寻找基辛格”专题报道,讨论到底美国还有没有人能像基辛格这样,既懂中国又有政策影响力,能够稳定中美关系。

但从这两天“中国周”的反华表演上我们就该知道,美国人不想要懂中国,也不需要懂中国。而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也许从来就没有什么“中国通”,也不需要在乎什么“中国通”。

所谓的“中国通”和基辛格这样的人物,只不过是历史的特例,不再会出现了。

那么,“中国通”是什么呢?这个词汇现在一般用来泛指了解中国的人,有的时候特指那些政界的知华友华人士,比如基辛格;有的时候也包括那些对政策有影响力的中国专家,比如沈大伟;还有的时候我们会泛指一切对中国有了解的民间人士,比如苏世民。

老实说,绝大部分被叫做“中国通”的人,懂中国的程度,大概率不如很多普通中国人懂美国的程度。

很多所谓的“中国通”,中文不怎么会,也没有长期住过中国,信息来源全凭翻译资料和个人那点走马观花的经历……他们要能叫“中国通”,那中国那么多熟练掌握英语而且还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人,也没见有人叫他们“美国通”啊。

这种双重标准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是不是中国通,那也得看跟谁比。在美国人普遍无知的状态下,你稍微懂那么一点中国,就显得像是中国通了。

当然这也不奇怪。绝大部分美国人看待中国,就跟很多中国人看待亚非拉国家差不多,怀着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中东人傻钱多,拉美好吃懒做,非洲又穷又乱……总之就是不懂当地语言文化社会现状,也没有兴趣去懂。

说到底,美国社会就没那么多懂中文并且关心中国发生了什么的人,政客每天喊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只是拿来当工具,美国人每天信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想象的中国无处不在,实际的中国无人关心。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美国人能获取到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以及真正愿意去研究中国的人才基数,就是有天然瓶颈的,美国的中国研究能有多高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直到最近几年,美国才有一些专门翻译中国资料的项目,比如2022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解读:中国”(Interpret:China)项目。有人可能要吹说美国人对中国多了解多关注,但这种项目的出现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现在才想起来这么基本的事情,早干吗去了?二、翻译点中国官方文件和讲话就当什么大事,那以前美国对中国的研究是得多匮乏?

当然,这也跟当前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环境有关。正像我在之前文章里提到的,区域研究就是学科下水道,中国研究也不例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挺显学,实际上没多少人愿意碰。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研究中国,从来也不是奔着理解中国来的,而是奔着什么好出成果研究什么。所以什么民族啊,性别啊,宗教啊,这些就是热门的中国研究话题,随便来趟中国发发问卷做做采访,研究成果就有了,而且还可以迎合美国的各种对华刻板印象,何乐而不为?

比如《华尔街日报》那篇文章里面就提到一个细节,说有个美国学者抱怨自己研究新疆问题,但是中国政府不让她入境。我都觉得好笑,她的所谓研究想要干什么,用脚指头都想得明白,谁把谁当傻子啊。

周德宇:大部分美国的“中国通”,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

就跟绝大多数美国社科研究一样,美国的中国研究不能说全是垃圾,但绝大部分都对理解中国毫无帮助。所谓中国研究和中国通的质量,全靠老一代研究者和少数天才撑着,你偶尔能听到的那些知名人士的成果,差不多就是唯一能看的东西了,至于新一代人,那可是指望不了一点。

所以,对于那些整天拿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说事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不过,只要中国的学界和媒体还有一批靠吃美国人的剩饭来理解世界的人,总会有人去捧这些美国人的臭脚。

说到底,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在网上还是在线下,社科研究和学者的名声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真正水平,只取决于他们说的话有没有人,有谁爱听。

当然,还是那句话,懂不懂都是相对的,都得靠同行衬托。就算我们看不上这些研究中国的美国专家,跟绝大部分美国人一比,那也得说他们懂中国了。

而且就连这样的中国研究和中国通,未来可能都不太多了。

毕竟这年头,“与中国有接触”在美国可是个负面标签,轻则审查重则逮捕,自由可不能凌驾于国家安全之上。你看前几天联邦调查局抓了一个华人和她丈夫,指控这位前纽约州长助理是中国间谍,其罪证甚至包括她收了几只南京盐水鸭。

周德宇:大部分美国的“中国通”,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

“法拉利、夏威夷别墅和盐水鸭”就这样“腐蚀”了美国的高级干部

一边说要认真研究中国应对威胁,一边以应对威胁为由迫害接触中国的人,这不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所以当美国政治大环境就是这样与中国敌对的时候,“中国通”是没有空间生存,也没有动力发展的。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所谓的“中国通”,才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大部分时候,“中国通”这种词汇我们是当正面意义来用的,指那些能够促进中美友好的人。最典型的就是基辛格,他不光是中国通,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这种特例是不可能再出现的了,正如我前一篇文章《美国战略大师就和民国大师一样,你听过的比见过的多》说的,在美国当今意识形态挂帅和社科研究庸俗化的大背景下,基辛格这样的人别说爬上高位,可能根本都不会被学校培养出来。

而且基辛格是极其难得的理解为什么太平洋足够大的美国人。他是一个极其现实主义和注重美国利益的人,但他反而因此清楚,即便中国强大了美国也不应该与之对抗。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强大等于强盗,“和平崛起”这种概念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对于剩下的绝大部分“中国通”来说,他们对华友好的主张则是建立在中国不会崛起之上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美国对华策略中有所谓“接触(engage)”一说。他们相信只要美国和中国保持交流,那中国迟早会被和平演变,纳入美国的附庸体系之下,在文化、经济、政治上从属于美国——就好像冷战后他们对俄罗斯的安排一样。

在这些“中国通”看来,中国不是威胁,只是因为中国不够强也不会强。

他们这些人,在客观上,对于促进中美友好与世界和平,确实做了贡献。但是主观上,他们真的懂中国吗?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有多少是真东西,又有多少是傲慢的刻板印象?这就不好说了。

至少这些人是想象不到,美国在多年之后甚至会跟中国在科技产品上打贸易战,他们潜意识里就觉得中国根本发展不到这一步。

所以,这些中国通的存在土壤是非常特殊的,他们只能活在中国拿衬衫换飞机的时代,活在美国幻想靠接触政策就能让中国变色的时代,但这样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时代变了,这些“中国通”在美国就必然被边缘化了,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他们确实既不懂中国为什么没有被美国和平演变,也不懂美国为什么容不下中国的强大。

当然,这些美国的“中国通”,也同样培养起来了一批中国的“美国通”。这些美国通主张对美友好的前提是一样的,同样是认为中国不会强大,不配做美国的对手。这些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的人,也同样该被时代淘汰了。

倒不是说我们要像美国人反华那样反美,这又没什么好处。但是,“把你们想得太好”的时代,早该过去了。

周德宇:大部分美国的“中国通”,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