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践故事 | 一座与改革结缘同行的港口——山东港口日照港争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实践探索

2024-09-16 14:01:1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新时代实践故事 | 一座与改革结缘同行的港口——山东港口日照港争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实践探索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考察时指出:“日照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各种综合因素聚集优化,异军突起,成为一个重要港口。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号角。日照港是中国港口的一个鲜明符号,因改革开放而生,应改革开放而兴,用4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吞吐量居沿海港口全球第7位,成为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枢纽。改革,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密码。

因改革而生: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

日照港的诞生,是党中央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满足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创汇需求,国家决定在鲁南苏北选址建设一座大型深水码头。经过严谨、科学的比较论证,作出了在日照石臼建设深水煤炭专用码头这一重大历史性科学决策。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照港1978年规划选址,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开放,在既无老港依托又无城市依靠的困难条件下,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主动搏击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直面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课题,主动“找米下锅”,进京赴省跑市场,在开港开放第二年实现扭亏为盈,第三年成为全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2002年日照港管理权限完全下放日照市,日照市提出“港口立市”发展战略,并举全市之力发展港口。正是中央和山东省完全下放港口管理权的战略魄力,极大地催生了港城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抓住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港口也超前谋划布局,建设“大码头、大罐区、大管道”,培育出以矿石、原油、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干散货运输优势……40多年来,日照港始终坚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改革,在自我革命中守正创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改革之于日照港,是融入血脉的成长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港口人奋斗前行,推动港口跨越发展,成为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

日照港作为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枢纽,海上,80余条内外贸航线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利通航,成为内贸集装箱主枢纽港、外贸近洋干线港,以及远洋支线港,畅通服务“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海上通道;陆上,两条千公里铁路直通港区,三条高速公路、五条原油长输管线与内陆腹地紧密对接,沿黄流域经济命脉由此畅通无阻。

据统计,截至目前,日照港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铁矿石、大豆、原木进口量均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8,原油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1/9,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日照港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港口,它的发展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其开发开放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港口考察,特别是聚焦现代化港口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港口加速发展指引了航向。“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开放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9年8月,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将体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一的多个港口、港区进行整合升级,标志着山东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开启新篇章。

日照港成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权属一级单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大宗干散货占据吞吐量半壁江山的日照港而言,摆在面前的是,传统大宗干散货港口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矛盾,与“四个一流”港口建设要求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改革又一次成为日照港的必然选择。

应改革而兴: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日照港在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对标中,找准绿色转型的方向和抓手,不断厚植生态优势,生态“含绿量”提升了发展“含金量”。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绿色发展成为推动日照港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日照港以流程化、无人化、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通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逐步将与城市旅游风景区和居民生活区“一墙之隔”的大宗干散货主作业区,迁移至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区南作业区,并在该区域打造“重来重回、互联互通、流程简约、工艺完善”的流程体系,实现全封闭“一站式”输送,研发无人驾驶电动机车等关键技术,建成10大类、50余台套自动化装卸设备,实现“翻—堆、取—装”等装卸工艺全流程无人化。同时,配套设置自动化喷淋装置、抑尘剂喷洒系统和9300米防尘网,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扬尘、风力、水含量进行智能化监测,根据数据分析自行喷洒作业,搭建起“全流程+立体化”智能环保管控体系。

迁移后,日照港将曾经的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退港还城,建成全国首个退港还城修复整治工程海龙湾,修复生态岸线1882米,新增沙滩约46万平方米,实现了从“港口岸线”到“碧海金沙”的华丽转身,开创了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新思路和新模式。昔日的黑色煤堆场变成了如今的黄金海岸线,海龙湾已发现江豚、太平洋蠵龟、黄嘴白鹭等对生态要求高的生物来此栖息。

不止于此,日照港创造性地将“园林式港口”建设理念融入传统码头改造升级当中,打造大宗干散货景观码头。在石臼港区南作业区泊位前沿传统搬捣通道上,种植了2200余株乔木、灌木等绿植,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年固碳5.2吨,加之此前已形成的4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日照港石臼港区南作业区绿化率接近10%。

日照港主动担当,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以港口退让换城市美丽,让“灰头土脸”的传统干散货作业变身“绿色低碳”。日照港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开创全自动化智慧绿色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新模式,也为自身迎来了政策机遇,获国务院支持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日照港在改革实践中因地制宜,用“土办法”解决了“大难题”。

如何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期间,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提到了“土办法”,所谓“土办法”就是适应当地的办法,不一定要大而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中,日照港正是采用因地制宜的“土办法”,解决了码头培育新质生产力——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高投入、低回报、长周期的“大难题”。

放眼国内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几乎都是整体新建,动辄数十亿元的“天价”投入,令众多渴望拥有自动化码头的港口望而却步。而自动化码头既是智慧港口的基础,也是转型升级的支撑。日照港认为,照搬照抄没有出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经过深入研究论证,选择了另一种可能——走传统码头改造升级的创新之路。经过1年研发建设,国内首个规模化建成、平行岸线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在日照港投产,在效率提升50%以上的同时,节省能源25%以上。

有了自动化堆场的成功经验,日照港乘势而上,历经14个月的日夜奋战,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该码头以“远控岸桥+自动化轨道吊+无人集卡”为基本布局,首创“顺岸布置边装卸+无人集卡水平运输”工艺,率先采用“北斗+5G”技术,推出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的无人集卡调度系统等6项国产化、业界首创科技成果,破解了无人集卡“去安全员”世界级难题,综合成本降低70%,单箱综合能耗降低50%,引领全自动码头建设进入“低成本、短周期、见效快”新时代。

把看似不可能的“平民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变成可能,日照港以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为推动传统码头自动化转型升级,蹚出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也为自身发展打开了一扇“数智化”的窗。

从探索件杂货大模型技术应用,研发“全要素+动态可视化”的可交互式件杂货数字化堆场,打造件杂货数字化“新工艺”,到建成全泊位多机种全自动协同卸船系统,研发筒仓全自动移动装车平台,构筑全域数智化“新粮仓”,再到实施“智慧服务”,搭建数字化堆场管控平台,实现堆场垛位全生命周期管理、堆场全域全过程智能调控,搭建区域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供应链全生态服务体系,搭建多能融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融入用能分析、源网荷储、双碳管理等功能,助力港口节能降耗……以科技创新赋能,引得“活水”入“新渠”,日照港跑出了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的“加速度”。

这次在日照港,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了解了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日照港“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向改革而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

日照港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从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到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从传统港口到智慧绿色转型,日照港在继承中创新、在破题中前行,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很多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改革之于日照港,是追赶超越的关键一招。锚定“四个一流”,日照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实施近60项改革,全力打造与世界一流港口相匹配的生产模式、组织架构、体制机制。

设备管理体制改革因其涉及面广、影响大,成为改革中的一大难点和痛点。日照港不退缩、不畏难,紧扣港口“数智化”转型,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底座,全面接入设备信息和状态监测数据,建设标准化流程库、知识库、成本库,实现设备预测性维修、维保业务统一管理调度;成立技术创新中心,从设备管理、技术创新、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建立规范统一的制度标准,打造高效运作的维修队伍,推动设备维修从“事后维修”“经验维修”,向设备状态监测、预控维修转变;建立全新设备管理体制,提高港口技术创新能力,彻底打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为港口技术创新工作开辟新天地。

“走出去”,深化产学研合作。日照港与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数字航道,采用差分北斗定位、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船舶智能引导和雾航、夜航、“盲进盲出”;与中国海洋大学打造智慧船调,搭建大数据平台,对港口各项生产数据实时监测和分析,船舶计划压缩40%,主航道船舶进出艘次同比增长30%;与武汉理工大学等联合研发国内首台套新型螺旋带斗卸船机,填补我国在粮食自动化连续卸船技术领域的空白。

“引进来”,联合“兄弟港”创新。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日照港与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携手,实现全国产、全自主的集装箱核心生产系统应用,刷新千万标箱级集装箱码头系统升级切换用时最短纪录,并成功将集装箱自动化系统A-Tos,创新应用到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管控系统B-Tos,为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生产再添“新利器”。

近5年来,日照港累计落地实施科技创新项目96项,全面推动集装箱、大宗干散货、生产管控等智慧化升级,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日照港主动响应国家围填海政策,创新应用透空式码头结构,探索风光波多能互补,实施防波堤生态化改造,规划建设“新概念码头”,打造生态碳汇示范港区。

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日照港不断放大港口“磁吸效应”,打造千万吨级炼焦煤配煤基地,建成铁矿石绿色加工基地,建设粮食基地,等等。以港口为“链”接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吸引更多产业链资源、要素向城市集聚,发挥“金牌合伙人”“属地带头人”作用,以区域经济发展最经济、最便捷、最高效的“出海口”,助力日照市打造煤炭产业集群、先进钢铁产业制造基地,发展千亿级粮油产业,实现港产城融合共兴。

2023年9月,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获得项目核准批复。该工程是《“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水运设施网络建设重点工程,也是落实国务院支持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后,日照港矿石、煤炭泊位专业化率、铁路集疏港比例、堆场专业化程度将大幅提高,推动510万平方米大宗干散货作业实现全品类适用、全流程智能、全要素协同、全域绿色低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日照港的转型升级之路,也将迈出新步伐。面向未来,日照港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为新的历史起点,将融入血脉的改革基因,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行动,加快建设全球重要的大宗干散货集散、分拨基地,北方能源枢纽,集装箱近洋航线枢纽,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推动日照港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维杰孙明燕姚晓双】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山东省日照市委党校、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