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有人在网上卖爱因斯坦的脑子
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抽象了,并且还在以极高的频率进行着疯癫形态的演变。
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吗喽文学”的盛行,一只看起来无论是外形还是精神状态都十分潦草的小猴子,让打工到心酸的人们深深共情了。
而这一次,是在购物平台看到几万人购买“爱因斯坦的脑子”。
它不是一个段子。
如果你上某宝搜索,会出现很多结果,某家店铺上的广告语写着“爱因斯坦的脑子。拍下后自动长到你大脑”,它的价格为0.5元,几万人购买,还有几百条买家评价。
这个乍一听有些吓人又故弄玄虚的东西,销量如此之高,它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子木鱼”,表明人们对情绪产品的高需求。
外表不动如山,内心早已不堪一击的人们怀疑疯子,理解疯子,成为疯子。“发疯”的终点是让自己好过一点。
智商税,还是大智慧
“爱因斯坦的脑子,拍下后自动长到你大脑上。买过的都说好用。”
“爱因斯坦的脑子”已售6万+
打开「爱因斯坦的脑子」销量最高的购买页面,商品简介映入眼帘。标价0.5元,已售6万+。商品详情页写着:本产品为虚拟商品,无需物流发货,拍下后自动发货,请直接确认收货。
令人疑惑的是:真的会有人买吗?销量真不是刷出来的吗?这真的不是一种新型诈骗吗?
这个存在于我们最常用的线上购物工具中,实实在在产生交易的商品页面,呈现出了一种魔幻的荒诞感。
它新奇、荒谬,似是虚无,却真实发生。
打开“问大家”的提问页,不少买家在为观望者答疑解惑。
有人问:“买回来是什么东西?实话说。”
回答有:“一个聪明的脑子”“大脑增重0.1g”,还有“买个心理安慰”。
更有人倾情推荐:“真的很有用,上次考试拿了高分,一定要冲,不买会后悔的。”
也有人站在身体健康的角度发问:“会融合不了,排异吗?”
高赞回答表示:“能融合,很舒服。”
有的人认真了解副作用:“有了这个脑子,面貌会变成爱因斯坦吗?”
还有人充当互联网嘴替:“这是皇帝的新脑子?”
“刚刚在某宝上买了个爱因斯坦脑子,真的有用,现在感觉到被骗了,应该是购买成功了。”
有趣的是,当你进入这个页面,就会在顶部的联想搜索栏看到两个字:教训。
迷底似乎已经写在明面上。0.5元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是,你可以买个教训。
“恋爱脑可以买吗?”
“我先买的切除恋爱脑,再买的爱因斯坦脑。”
这是关于「爱因斯坦脑」的产品问答。但术业有专攻,如果真有恋爱脑方面的困扰,还有其他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供你选择,比如一键拍下专属链接「拒绝恋爱脑」。
有拒绝的,当然就有需要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人专门为对象拍下「恋爱脑」,希望对方永远不要离开自己。
也有不少人选择下单「让好友智商直接归零」法宝:朋友的愚蠢,就是我的快乐。
更有「孔子的脑子」「鲁迅的脑子」「诺贝尔的脑子」「马克思的脑子」「牛顿的脑子」「贝多芬的脑子」……分管各个学科。
见识了这么多脑子,突然感觉我好像也要长出新脑子了。
疗愈经济
除了脑子的生意之外,万能的互联网上还可以买蚊子送闺蜜。
品类丰富,战斗力各异,供人挑选:有农村咩咩蚊,专咬大包;有爱心小花蚊,专吸小包;更有非洲进口蚊,超大蚊子。但要注意:贫血勿扰。
“纯野生蚊子”已售30万+
只有想不到,没有卖不了。脑子能卖,蚊子能卖,那卖个「野生霸王龙」不过分吧?
不到一块钱,野生霸王龙从南非走到家。
“野生霸王龙”已售1000+
看及此,我已不再困惑,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甚至想下单一只勇敢可爱的「野生小企鹅」,来安抚我看见别人那么会赚钱的悲伤。
野生霸王龙同店铺产品
洞察这一系列商机的人,才是真正的“当代爱因斯坦”。
这些看似智商税的傻东西,有着一个统一的专业名称——情绪产品。在人们工作、学业、生活压力巨大,又无从找到解决办法的当下,情绪产品应运而生。
虚拟的情绪产品提供给人真实的情绪价值,疗愈经济这一新兴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商机。
几毛钱几块钱的价格无伤大雅,极低的准入门槛不会给人丝毫心理压力。
它可以是爱因斯坦的脑子,也可以是在考试前夕偷偷放在室友枕头底下的哆啦A梦的“遗忘草”。
它是一个小游戏,有单机模式也有联机模式,也是一种社交工具,供朋友之间调侃玩乐。
它也是一个念想,一种寄托。如果你相信心诚则灵,那转发锦鲤求好运与购买情绪产品之间,又有何分别?或许多了一份资金投入,即使再微小,也更体现“心诚”的含义。
更多时候,情绪产品是一种陪伴。
有专门的「树洞倾诉」供排忧解闷,也有「自律监督」服务可督促学习,人们在产品互动区,也可以与其他买家分享、交流。
每一个孤岛般的个体不再孤立无援,大家一起发疯的时候,便没有人是异类。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心绪,过着形形色色的人生,此刻共享同一种治愈。
求救本能
疗愈之余,归根结底,情绪产品的作用十分有限。它不是灵丹妙药,无法真的正本清源,它的畅销走红,有着更广泛的意义。
《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时间里,约9776万人在b站学习心理知识,其中,24岁及以下人群占比76%。
《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
关于心理健康的视频播放量超76亿次,“如何停止精神内耗”在热门话题中占据榜首,精神内耗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4亿次。
“注意力涣散”“容貌焦虑”“社交恐惧”“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等也是关注较多的话题。
b站高频情绪搜索词中,“焦虑”超410万次,抑郁超520万次,压力超327万次,同比增长分别为176%、139%、224%。
心理健康疾病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寻求“自救”的方法。
《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
近年来,“丧文化”“佛系”“摆烂”“躺平”“发疯文学”相继盛行,但它们都不是一种自我厌弃,而是自我救赎的各种形态,是身体的本能发出不可忽视的求救信号。
情绪产品亦是如此。
它们像一座座人类为自己筑起的精神防空洞,当疲惫时,尽管进去躲一躲。养精蓄锐后,又重新划着生活的断桨,继续御风而行。
如同荷兰哲学家诺伦·格尔茨在其著作《虚无主义》中的表述:
发现生活无意义,但仍然假装没事地继续活下去;发现现实是非人化的,但仍然选择接受它。乐观而富有同情心,因为生活的目标是幸福,即使现状有问题,也相信终有一天会穿越黑暗、抵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