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跨国巨头跃升为行业龙头,这家公司靠的是工匠精神?| 企业观察

2022-01-26 17:21:21 - 国际金融报

我们都在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却鲜有人关注它们95%的芯片来自ARM。更鲜为人知的是,这家曾被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嗤之以鼻的小企业,会成为“逆袭”的典范。

决定他们逆袭成功的因素,不仅是技术,还有市场。这家成功的“逆袭者”,给我们演绎了一个故事,一个从做贴牌电脑起家,拿不到英特尔芯片授权的小公司ACORN,被逼着做自主研发,进而成长为英特尔强大对手的故事。

类似的自主研发逆袭者故事,在科技界和企业界都不罕见。看似简化的“逆袭”故事,诠释了ARM从它的前身ACORN开始如何得以被市场青睐。尽管后来的故事很复杂,但起初的这段年代相对久远的故事,却奠定了为何是ARM而不是别的企业能够逆袭的关键。

想起讲这段故事,是想讲另一段正在发生的故事。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段故事有着非常多的相似性,更是因为对这家企业寄予了厚望。这家从2001年以来持续发展的企业,不断超越跨国巨头,已经成为中国市场龙头,但仍在继续爬坡,是名副其实的逆袭者。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企业的掌门人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晰,危机意识非常强,坚决秉持“工匠精神”,持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立志这辈子就要做成这件事,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和实业家。接下来讲的这段故事,就是位于无锡的凯龙高科和他的掌门人臧志成的故事。臧志成和他的凯龙高科,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逆袭密码”?

“逆袭”跨国巨头跃升为行业龙头,这家公司靠的是工匠精神?| 企业观察

密码一:一辈子致力做成一桩事

刚过去的2021年,对凯龙高科来说又是个丰收年。丰收首先体现在两个大奖上:10月,凯龙高科“车用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1月,凯龙高科“商用车低排放尾气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又荣获中国机械工业最高级别奖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凯龙高科技术团队2013年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谈到这两个奖,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凯龙高科董事长兼总经理臧志成的兴奋:“我们与一汽红旗、宁德时代等国内行业巨头并列获奖,也说明了行业对凯龙的认可。我们并不是夕阳产业。我们的项目既能够满足柴油机国六以上及近零排放要求,也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双碳’战略目标的需要。”

两个奖的评审委员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审专家组认可凯龙在柴油车后处理系统方面的三大关键技术突破(高精度高可靠关键零部件技术、柴油车后处理系统精确控制技术、高性能催化剂及制备技术),给出的鉴定意见是“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性强,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尿素计量喷射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商用车低排放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关键突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审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总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模型控制策略的集成控制系统、尿素计量喷射系统居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则认为“该项目支撑了我国商用车柴油机从国四到国六排放法规的实施,解决了后处理系统‘卡脖子’关键技术及零部件,打破了国外垄断,保障了产业安全”。

打破了国外垄断,保障了产业安全。这两句话的褒奖,既点出了凯龙高科为国家为行业所作的贡献,也点出了臧志成和他的凯龙高科21年来所坚守的意义。“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做好一个实业家。我们这些年敢于投入敢于创新,从零开始突破,打破国外垄断,都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坚持做好事情。我想本着工匠精神,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一辈子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个产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臧志成说。

凯龙高科就是臧志成本着“工匠精神”从实践中一步步做出来的。第一次采访臧志成,甫一坐下聊了不多久,他就发出一个“什么叫企业家”的感慨:自己的钱投进去,遇到障碍和挫折,坚持不放弃,直到成功。这样把企业做成功的人,才叫企业家。

臧志成的话很通俗,道理却直白易懂且富有常识感。对他的话略作概括,似乎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表示:检验企业家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他是用21年的创业经历悟出“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在实践中检验出来”这个道理的。在发出“什么是企业家”这个感慨时,他正在向记者回顾21年前刚创业时差点止步不前的窘境。也正是他的坚持,凯龙这件事情臧志成总算做成了。

“我们创业,叫背水一战,你必须搞下去。”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臧志成的感触是,他把身家都压到这上面了,如果不成功,不要说个人的事业,连家庭生活都成问题。无锡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的他,硬是凭借着不断的钻研,成长为专家型企业家。他和他所在的凯龙高科,多年来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36项,其中发明38项,牵头或参与制定19项国家行业标准,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还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江苏省重点项目5项。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和臧志成创业初靠产品打市场的逻辑有关——被“逼”着搞自主研发,然后从自主研发中得到甜头,进而拿出更多资金投入到自主研发。

密码二:只有产品才是赢得市场法宝

在市场上持续站稳脚跟,最终要靠的还是产品。这是臧志成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从凯龙高科技公司创立之初,他就是一步步靠产品在市场上打破跨国巨头的垄断,进而成为连续六年占据20%市场份额的国内龙头企业,目前已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军者。他深谙靠产品打通市场的逻辑。

他重视产品研发,市场自然也不负他。“中国市场啊,你只要研发出成果,主机厂就愿意把这块交给你。在我们这个行业,这就是市场。”据他介绍,三一重工愿意和他们合作,看中的就是凯龙的产品和持续的研发能力。据了解,2021年初,三一重工旗下的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与凯龙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把不少于70%的市场份额交给凯龙。三一重工和道依茨动力实现30万台智联重卡、60万台柴油发动机等,预计产值超1500亿元。凯龙高科是三一重工工业园区里规划的两个核心供应商之一。

市场是臧志成和凯龙高科一步步打出来的。2001年,带着仅剩下的6个员工把产品试验成功后,他拿着产品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筹资100万创立凯龙高科,他技术和设备入股占33.3%的股份。公司创立之初仍是非常艰难,他清楚地记得之前在上海市场因产品失败铩羽而归的场景,这次更重视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把创业方向选定汽车后处理系统,不能不说当时有眼光,但也仍有很大的市场风险。

契机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奥运会需要城市全面升级,个别外国运动员因环境问题的抵制也让北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进而作出2008年实施国四标准的决定。这时的凯龙才刚起步,第一笔订单并不是北京给的,而是青岛,青岛公交实验性地装备了50辆车,凯龙科技终于完成了第一笔30万元的销售。尽管资金量不大,这却给臧志成和他的团队带来希望。那时的臧志成,开着一辆金杯面包车全国各地跑,终于借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他成功地在北京中了标。

“那时是新产品,要说服人家使用不容易,即使在国外也没有产品,只有专利。后来我在北京成功后,上海才开始使用这个产品。”臧志成说,他的产品在全国成功后,郑州公交一位搞技术的老总和他说,全国做这个的很多,但把这个变成产品的只有你,而且你把它变成了商品,国外都不用,你却让中国先用。能让产品在全国用,而且持续使用并成为一个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凯龙对产品品质的重视。

“没有品质就没有尊严。”臧志成说,他在国四刚开始时推出第一代产品,当时的企业还小,他把积累都砸下去做研发,然后因为产品质量好故障率低而受到尊重。“质量我亲自抓亲自管。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品质就没有尊严’,人家本来对你很尊重,一旦有产品问题马上把你叫去骂,这就没有尊严了。”他介绍,凯龙仅在检测设备上就投资几千万,对每一个数据都要进行检测,凯龙已经连续四年在市场排名第一,与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逆袭”跨国巨头跃升为行业龙头,这家公司靠的是工匠精神?| 企业观察

密码三:后发企业也要抢占先发优势

“如果当时为了上市而上市,可能国六就没有我们了。”说这句话时,臧志成深深体会到凯龙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研发的领先所付出的是什么,不过他认为这很值。他解释说,凯龙每年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但这些资金并不够,他也考虑到资本市场融些资,却因为当时高达70%的负债率而受阻。

当时凯龙把重心放在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上,除了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研发外,更是向银行贷款了4.5个亿用于研发和产品产业化。由于凯龙是明显的重资产,当时国家又推迟了国四标准的实施,让凯龙一度面临艰难。“京都议定书2010年签署,2015年我国才实施国四排放,在这5年里我们培养了20多个竞争对手。”他说,当时有投资方的代表和他吵,让他把高工资的研发人员开掉,这样就可以上市了。

最终的结果是,臧志成和凯龙高科并没有听从资方的意见,而是选择了继续保持研发投入而推迟上市。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从国四开始,他就专心搞研发,所有零部件的研发,臧志成都亲自掌握,亲自画图纸拿思路,也正是这样的思路,等到2017年7月1日全国范围开始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时,凯龙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只剩下了五六家,而估计2021年7月1日国六标准正式实施后,能够与凯龙竞争的对手基本寥寥无几了。“我们在2015年就开始研究国六标准,所以才能在行业遥遥领先。能够在目录里查到的整套系统,包括我们最多也就一两家。”臧志成说。

臧志成的经验是,他时刻看着未来的方向提前布局。“那时候没有人知道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柴油车尾气排放中的一项处理工艺)这个词,是个新兴行业,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产品有前景。凯龙有今天,就来自于我20年前的前瞻性布局。”臧志成说,内燃机还有相当长时间的生命力,如何继续实现增长仍是凯龙今后的方向。但也要考虑第二次创业,“你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一两百亿的市场”。

他说的二次创业,指的就是新能源的方向。“今年两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我觉得这是个方向。现在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十四五’的方向,也为我们企业指明了方向。”臧志成介绍说,在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上,他们将与山东大学签约成立一个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将重点研究零排放和氢燃料的关键核心技术。“后处理系统2006年开发,也就10多年。现在研发10年以后看结果”。

相比具有领先优势的跨国企业,凯龙高科明显是后来者,是后发企业。多年的市场赶超,让臧志成认识到,后发企业,也要一直保持领先市场的意识,根据市场变化抢占先发优势。

密码四:加大研发投入才能持续创新

“企业发展必须在研发上舍得投入资金。凯龙从一开始就肯投入资金,2002年、2003年公司刚起步,每年就投入一两千万做研发。后来投入更多,2018年7100多万,2019年8000多万,2020年也有9000多万。只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他说。

确实如臧志成所说,凯龙高科在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431.67万元、7156.05万元和8012.32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5%、6.16%和7.51%。臧志成认为,他加大研发投入,是为国家在做贡献。他解释道,首先他们在打破国外的垄断,国四、国五、国六排放标准下的后处理设备,都是诞生在凯龙。并且,由于凯龙产品的问世,大大降低了进口系统的售价。

“国四阶段,(起初)一套后处理要8.4万元,一台发动机才9万元。一套后处理为什么这么贵?因为你没有,所以国外产品定价奇高。而凯龙的产品出来后,国外产品马上降到3.6万元,然后是2.5万元,直至最后的1.58万元。而这时,凯龙的产品也才七八千。”臧志成说,这中间,价格悬殊很大。“国六也是一样,外企叫价4万元,其实3万多才算合理”。

关于这一点,凯龙在一份宣传材料里估算,由于凯龙产品的问世,国外同类产品的售价“从最初的7.7万元/套降到0.8万元/套,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近500亿美元”,并且凯龙依靠自己的内燃机排放治理完整的产业链,“一举打破国际巨头博世、康明新、巴斯夫、庄信、格兰富等跨国巨头的垄断”。

臧志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祖到凯龙调研的时候说,企业要有正能量。臧志成就和他讲了一个企业家的情怀,就是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肯在科研上投入。“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就做不了大事。8000万、一个亿砸下去觉得心疼,格局就小了。要舍得为设备、科研、人才砸钱,这三个地方你不敢砸钱,企业肯定搞不好,你就没有生命力了。再说,企业上市了,就得多做点贡献。”臧志成说。

做点贡献可并不容易。即使在汽车后处理系统市场,仍是外资企业的天下,也是凯龙的主要竞争对手。臧志成向记者举例说,凯龙这个全产业链,可以说是全球唯一,但每个细分领域,都由外资企业垄断。“比如催化器,外资巨头就是庄信、巴斯夫;催化剂载体是日本的NGK和美国的康宁;喷射系统是美国的天纳克和博世;喷嘴是美国的大陆和博世;封装是天纳克和佛吉亚;传感器是台资的正阳和美国的泰克,还有系统集成,所以说我们是重资产,我们要做精。这些后处理系统上的核心零部件,在大陆都是空白”。

臧志成说,一套后处理系统大约由15个部件组成,涉及化学、机械、电子控制、工业设计等十多个学科。“我们这个行业,是多学科的,可以说覆盖了所有的行业。举个例子,催化剂载体,就是材料化学工艺;喷射系统就是流体力学,机械电控,电控里面还分硬件软件,然后还有系统集成;传感器类涉及到超声波,所以说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学科。”要针对这些学科搞研发,凯龙建了封装结构、电控、工艺、机械、材料、结构等9个研究所,各类专业背景的设计研发工程人员达300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46名,但人才仍不够用,凯龙每年还要招60名技术人员,同时还和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长期合作。

据了解,凯龙技术研究院实验中心建有发动机实验室、三自由度振动实验室等20多个实验室,拥有15个发动机测试台架,配有AVL电力测功机、排放仪、颗粒分析仪和颗粒计数器等先进的研发实验设备,具备对各种机型柴油机和后处理系统核心部件进行性能测试与检测能力,实验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

“中国人在汽车零部件上,没有哪一项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只有后处理系统掌握在你凯龙手里。”臧志成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一位美籍华人技术专家和他这么说。“他说我为你骄傲,真希望多几个像凯龙这样的项目。我也很骄傲,感觉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投入的价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