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火”起来

2024-11-26 05:14:55 - 齐鲁晚报

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火”起来

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火”起来

张宇宁 济南报道

博物馆愈发“科技范儿”

数字技术,涵盖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裸眼3D等。作为集文物、文化之大成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之下,不断提质升级。

10月24日,“汉画、汉风、汉魂——山东汉画像石艺术展”在山东博物馆2号展厅开展。值得关注的是,本展览原本为山东博物馆原常设展,已开展13年。今年,山东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数智化、沉浸式、场景化的技术,对展厅进行全面改造。

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张露胜介绍:“以朱鲔石室为例,我们首先将十几块散石进行拼合,将场景复原。然后通过投影的方式,加入宴饷的动态图像,让斑驳的原石与现代的技术相互融合。而在武梁祠展区,我们用三面LED屏幕模拟了东西及后壁,动态展示武梁祠的历史、文化、艺术意义。”

而在山东博物馆的“海岱日新展”,则因拥有空气成像、沉浸式影院等丰富的新技术展示,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博物馆正越来越“科技范儿”。此前,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就曾提到,加快馆藏文物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展厅,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文物“走入”日常生活

一个冰箱贴能有多受欢迎?中国国家博物馆自7月推出“凤冠冰箱贴”之后,持续受到追捧。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这款冰箱贴一经开售就“秒空”,可谓“一冠难求”。据了解,这款冰箱贴上市四个月,售出了14.5万个。

而在近日,山东博物馆也“上新”了以“鲁国大玉璧”为设计原型的“大玉璧AR冰箱贴”,只需用手机简单操作,冰箱贴便可以AR的形式“动起来”。

今年上线的“山海App”就为用户打造了一座“掌上的博物馆群”。打开App,AI讲解员可对文物进行详细讲解,有的文物还可以3D形式360度观看文物的高清细节;加上各种互动玩法,让用户足不出户,便可深入体验、学习、感受文物的魅力。

快手科技副总裁张军表示,短视频和直播作为当下一种互联网生活方式,为文物和博物馆的内容传播提供广阔平台、链接多元场景、供给丰富资源,希望这种融合和链接持续深化,以数字为媒介,让五千年的历史文物重现华光,让灿烂的中华文明赓续传承。

“博物馆+文旅”流量不断

数字技术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为博物馆不断解锁新创意、创造新场景、催生新业态,让博物馆成为集展览、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近年来不断升温的“逛馆热”“文博热”就是例证,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各地博物馆加入了自己的必打卡清单。

在潍坊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旁,游客通过多媒体互动屏了解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演变;在孔子博物馆,《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采用了裸眼3D、数字影像、光影雕塑、3D mapping等一系列数字技术,并利用AI技术辅助内容生产,为游客打造了一场震撼、沉浸、回味无穷的孔子文化盛宴。

“博物馆的数字化是智慧旅游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提升了游览体验,丰富了服务内容,拓展了服务空间,对年轻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晨光表示,“‘数字文博’对文物的普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文物展现更为直观、内涵更容易理解,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文物和文化。”

当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会带来什么效果?

伴随着数字时代来临,AR、VR等技术走进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为游客带来更为新颖丰富的体验,“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而博物馆也通过数字的“桥梁”,嫁接人们的生活,AR冰箱贴等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和艺术的产品备受大家欢迎。

“海岱日新”展厅内的沉浸式影院。 图源:山东博物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