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交车可以越「跑」越好

2024-11-26 08:55:00 - 投资界

日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等16部门印发《河南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新一轮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支撑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方案》提出了“运输车辆绿色替代、老旧机车和机场设施淘汰更新、老旧船舶报废更新、邮政快递设备升级、公路施工装备提升、安全应急装备增强、能源供给设施提质、物流设施设备改造、技术标准规范引领、交通运输数字转型”十大行动,谋划了21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0%以上(包括应急车辆),巡游出租车以及城市建成区的邮政用车、网约出租车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车,重型营运货车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到2027年,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新能源客运车辆、重型载货车辆、内河船舶等应用范围持续扩大,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使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明显提升,公路施工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闻一出,引发舆论热议。

实际上,我国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起步早,成果显著,但近年来,部分城市发生了因成本、技术、产品、基础设施等问题导致的新能源公交运营困难乃至停运的现象。因此,有人认为,新能源公交发展将面临难解的瓶颈,但河南有关方面的方案,无疑给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添一把火。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就发布研报《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向》,就保障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良性运行提出建议。

01 从发展迅猛到遭遇瓶颈

城市新能源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交车70.32万辆,其中纯电动车45.55万辆,占比达64.8%。2014年到2022年,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增长14倍,占比由6.9%提升至77.2%。发展可谓迅猛。

但是,2018-2021年全国新能源公交车销量逐年下降,2022年小幅回升,2023年较2022年下降明显,处于近年市场“低谷”。疲软的原因包括公交出行人数减少导致市场采购意愿不强;前期新能源公交车新增、更新基数较大,各大城市置换任务基本完成;新购置车辆多数未到5~8年使用更新周期等。

02 优化顶层设计

公交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城市公交自身的问题,也是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关注、合力解决。

从整体规划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推进公交新能源化。虽然新能源公交遇到了发展问题,但推动公交低碳化,提高公交领域新能源化水平仍是实现公交“双碳”目标的首要任务。

充分利用公共领域电动化、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等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优先推动公交新能源化;编制新能源公交车选型规范,引导城市充分考虑不同技术路线、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特点,科学选择新能源公交车车型;推动多元化动力技术路线发展,以合适的比例配备不同能源结构的车辆。

03 优化产品矩阵体系

从产品技术方面,加快产品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矩阵体系。提高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降低车辆购置使用维护成本,从源头控制产品性能、质量、适用范围不足等因素对公交企业运营的困扰,应该成为首要工作。

如制造企业应持续推动新能源公交车的关键技术创新,布局全气候电池,突破低温环境续航骤降、充电困难等难题;加快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电池结构创新一体化集成技术,提高动力电池的产品性能;打造通用化电动底盘平台,促进电动化产品开发降本增效;提升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推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低成本应用。

针对不同运输场景,完善系列化新能源公交车产品体系。打造城市新能源公交的“快干支微专”线网的全场景解决方案,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绿色、高效的出行服务。

鼓励公交企业根据实际运营需求,优化调整公交车产品的类型及尺寸等。为降低车辆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当前出现了新能源公交车“大转小”的趋势。公交运营企业逐渐将8米和10米系列新能源公交车作为购置*车型,对12米及以上车型进行总量控制;为满足地铁站与公交站点、大型工业园区、居民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需求,增加了对6~7米车型的采购。

新能源公交车可以越「跑」越好

数据来源:2023年度各省市城市公交车采购招标公告信息

04 强化政策支持

从政策体系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多类政策同步推进。从采购、置换、运营等多环节推出合理的财政补贴类政策。继续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财政支持,降低购置成本。继续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建立并实施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奖励及补贴资金的统筹作用,“以奖代补”为新能源公交车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

通过环保、路权、碳交易等非补贴类政策,提高公交公司市场竞争力。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法规,控制燃油公交车增量,加大老旧燃油车辆的淘汰力度,优先采购新能源公交车。

给予新能源公交车道路交通优先权,如设立公交专用道、优先通行信号等。加快推动交通出行碳排放激励和交易体系建设,将新能源公交车减少的碳排放,转化为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收益,让公交企业也能从中受益。

推动投资多元化,加强金融手段支持。鼓励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等多种投资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车辆购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提供优惠贷款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例如,2022年贵州江口县两家公交公司通过“梵净生态账户”,从县农信社获得600万元贷款,利率从8.2%下降到5.5%,每年可降低融资成本16.2万元;提供绿色金融支持,鼓励公交企业申请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

创新商业模式,支持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车辆租赁服务,开展电池银行等服务。例如,深圳市东部公交对电动车进行融资租赁购置、对电动车主要部件进行经营租赁的混合租赁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并确保后期运营维护质量。

0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从基础设施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设施运营。从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制定相关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把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保障公交车企业自有、租赁场站的土地供应;结合车辆场站规划和充电需求,按需配置直流快充网络,保障用电接入条件;对新能源公交车充电补能给予政策支持,优惠充电电价。

从监管评估方面,建立监测体系,完善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建立新能源公交车动态监测管理评估体系。提高新能源公交车产品技术要求,建立新能源公交车产品推荐库,选择具备较好低温性、热管理技术的高质量、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服务有保障的产品进行推广;对技术水平差的产品设立黑名单制度。

对新能源公交车在不同环境、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运营策略、维护方式进行调整。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评估体系,确保在推广不同阶段政策的执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06 优化电池更换标准体系

从标准规范方面,优化电池更换标准体系,推动车辆报废更新。对即将到期的电池进行统计,在综合评估更换电池与更换车辆的经济性和有效期之后,选择合适的更换方案,统筹动力电池以旧换新。鼓励整车企业、电池企业结合公交企业的运营需求和路线特点,做好更新电池与BMS等整车技术协同,匹配满足车辆续航里程、充电速率和安全性等要求的动力电池,积极推动质保期外的电池更换;加快明确电池更换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规范,鼓励车企和电池企业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

推动老旧新能源公交车的更新置换,明确报废标准及更新流程。统计评估新能源公交车的车辆状态及更新需求,根据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电池状态、行驶性能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报废标准,构建方便快捷的更新报废渠道,提供包含车辆评估、报废决策、车辆处理、采购更新、投入使用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公交企业购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动力电池质保服务,从源头消除安全稳定运营风险隐患。例如,华东地区部分城市在采购新能源公交车和编制车辆采购招标文件时,将纯电动公交车全生命周期后续的车辆维护费用,与动力电池维护更换费用一并纳入车辆采购费用之中进行招标,确保纯电动公交车全生命周期后续保障费用。

07 创新一体化服务模式

从运营模式方面,创新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多元化经营。综合考虑不同城市的规模、群众出行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和路线;促进新能源公交车与地铁、出租、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协同规划运营,将火车站、地铁站、学校、公园、商场等枢纽高效串联;依托5G、大数据、车路协同、智能驾驶、MaaS出行服务平台等新技术创新公交运营模式,发展需求响应式公交,提高运营效率。

拓展新能源公交车的业务范围,加快市场化转型。秉承市场化思维开展定制公交,如定制通勤、定制校车、定制就医、网约公交等,对接乘客个性化需求;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例如城市观光、景区旅游、机场接送等,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展增值服务。例如,台州公交集团积极拓展公交衍生产业,成立8家全资子公司和6家参控股子公司,下属竞争性子公司全面盈利,近4年的年均利润增长38%。

08 加大宣传力度

从推广宣传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绿色出行。强化环保意识,宣传绿色效益。通过多渠道开展绿色出行、公交出行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建立绿色出行奖励和错峰出行制度;积极宣传并分享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的优秀案例,提高公众对新能源公交车的认可度。据统计,2017~2022年,我国新能源公交车累积减少碳排放超5400万吨。

加强营销推广,完善市场化运作。利用社交媒体、公交官网、手机APP等平台,针对大站快车、定制公交、网约公交等线路特点策划营销方案,传递新能源公交车的优势,将网络“流量”转化为乘客“留量”;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合作,开展新能源公交车在动力电池、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创新方面的专题报道,提高公众对新能源公交车的关注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车百智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