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2023-02-26 11:51:24 - 多彩贵州网

编者按:

新时代展开新蓝图,新期望凝聚新力量。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即将亮相。

他们是代表委员,也是黔中大地的追梦人、奋斗者。

多彩贵州网推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系列报道,邀请代表委员讲述他们的追梦故事,记录代表委员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点滴。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文/程曦图/杨昌鼎)2月末,天气乍暖还寒,位于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的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却已十分热闹,上百名竹编女工陆续复工返岗,在各自工位有条不紊地编织着竹编产品。

女工中间,一个梳着长辫的姑娘来回走动,耐心指导女工们竹编技巧。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杨昌芹。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意外结缘从此与“竹编”相伴

杨昌芹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的一户苗族人家。在印江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学习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政府的资助下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

学习竹编的这一个月,让杨昌芹与赤水、与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

彼时的杨昌芹还有去公办幼儿园工作的机会,在家里人看来,相较于竹编这个冷门行业,幼师无疑是更理想的职业选择。然而,家人的劝说,并没能打消杨昌芹投身竹编的想法。

“我从小就是个犟脾气,选择一件事就会死磕到底。对当时的我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008年,中专幼师毕业后的杨昌芹来到赤水市,开始正式向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赤水竹编”技艺。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竹编工艺需要经历20多道工序,杨昌芹从最基本的选竹、砍竹、锯竹学起。

由于自幼爱好手工艺,加之天资禀赋、刻苦钻研,杨昌芹的竹编技艺日益精湛,探索创新出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2014年,她首创精细立体竹编,并多次荣获省内外工艺品大奖。2015年,杨昌芹的《竹编熊猫》《大肚佛》两部作品分别被国际竹藤中心、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永久收藏,并荣获国际竹藤组织颁发的《竹编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证书。

那一年,杨昌芹当选贵州省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传承+创新致力于传统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为了做好竹编工艺美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编制,杨昌芹多次到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进修,将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立体精细竹编工艺中,推出更富时代气息的竹丝扣瓷、竹编书画、竹编提包、竹编灯饰等创意产品。作品一经推出,深受大众喜爱,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以前的竹编主要是作为农耕生产用具,我希望能推动传统竹编向平面竹编书画、立体竹编装饰品和实用品转型,让传统竹编技艺和现代生活实现创新性融合。”

在杨昌芹看来,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让传统竹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使竹编产品被更多人接受喜爱,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

致力于让更多的竹农通过竹编手艺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杨昌芹举办竹编工艺技术培训班,近千名贫困群众先后来参加培训,使赤水市的80万亩杂竹有了用武之地。

2018年,杨昌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带着自己制作的竹编水杯,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讲述贵州赤水竹农通过赤水竹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编织”幸福带领乡亲把竹编技艺变成指间财富

在赤水市政府的扶持下,杨昌芹成立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从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

在竹艺公司,超过80%的员工都是留守妇女。这份工作,不仅不需要她们坐班,还可以把原材料带到家里继续编织,工作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让她们在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

2019年,杨昌芹又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成立集加工生产、学徒培训、产品研发等于一体的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该基地不仅与民族村177户570人脱贫户达成“利益联结”,还带动周边3000名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杨昌芹:与竹编技艺"双向奔赴"  领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见微知著,一根小竹篾,就这样撬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翘板。

传承竹编技艺,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一名“90后”竹编非遗传承人,乡亲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杨昌芹说,这是她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年她也一直在为之努力。

在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的墙上,贴着“带学一门技术,带动一批群众,带富一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标语。

“我们希望把生产、加工、设计、研学、推广等做成一条线,让‘赤水竹编’变成真正的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予一生坚守,精一事传承。杨昌芹说,把“赤水竹编”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带领父老乡亲把竹编技艺变成指间财富,依旧是她的最大心愿。

一审:曹 轶

二审:林 萌

三审:李 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