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的秘诀是什么?这位复旦博士这样说→

2023-12-26 21:01:4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18篇SCI、3项专利、多次学术报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复旦博士生彭陈的校园生活充满了“科研”的色彩,竭力的付出也让他收获满满。一起了解他的故事吧!

给地球降温

用二氧化碳制取化工原料

2018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的彭陈,在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在武汉理工大学,他主攻二次电池储能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及机理研究,发表了5篇SCI论文,申请了4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3项已获授权。

做科研的秘诀是什么?这位复旦博士这样说→

本科的科研成果让他充满信心。博士期间,他加入了郑耿锋老师的课题组,选择了新的研究方向——“电催化CO₂还原”。谈到选择,彭陈表示:“这个方向对机理的研究更为深入,并且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前景也更为广阔。”

“电催化CO₂还原”是解决温室效应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彭陈的研究专注于设计和合成高效的催化剂,从而实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更节能地将CO₂转化为深度还原产物。

他的研究实现了安培级的乙醇分电流密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是目前电催化CO₂还原制取乙醇中报道的最高值之一。这一研究“负碳为宝”,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认为,当前电能和CO₂的转化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相关研究还有进步空间。未来,他期望继续深耕电催化领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磨”

是他成为科研达人的秘籍

本科毕业后,彭陈在6月底就早早来到复旦大学,投身科研。在这个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中,他深感同学们在实验室奋斗的决心和讨论学术问题的热情。受到触动,他万般珍惜博士阶段的时光,努力在学术上取得收获。

做科研的秘诀是什么?这位复旦博士这样说→

彭陈的一篇论文,是关于KCuF₃钙钛矿电化学重构得到表面F-K化学键修饰的Cu(111)纳米晶催化剂高选择将CO₂还原至乙醇产物的研究。在向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Materials投稿的过程中,就经历了三轮审稿。面对审稿提出的非常严谨的问题,他和合作者通过调用多个计算机的服务器核心和大量机时,在近三个月时间补充了相关计算,得到期刊编辑的肯定,最后文章在投稿后4个月被正式接收。

在反复的投稿过程中,彭陈非常感谢导师郑耿锋的指导。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如何设计较高的原创性的课题,也学到了怎样严谨高效地做研究、逻辑清晰且语言精练地撰写论文。

他坦言自己曾过度用功,实验常进行到凌晨四五点,甚至“累”病。后来,他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是科研的基础条件,于是便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身体锻炼。

彭陈在博士期间发表了18篇SCI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篇。其中,在化学和材料领域顶级杂志Chem,NatureCommunications和AdvancedMaterials上,他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文章。他认为科研贵在坚持,“如果你在科研的中途选择放弃,那么最后就是无疾而终。”

编辑:吴百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