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义: 共创共建融合发展 “深河模式”走深走实

2024-03-26 06:57:40 - 深圳特区报

2024年是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的第11个年头,通过11年努力,深河两地携手,共同培育出河源高质量发展的“深河模式”。

“深河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双向奔赴。深圳不仅每年超过400名深圳帮扶干部扎根河源,还有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随着旅游、教育奔赴河源,在河源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每天不仅是东江水,还有东瑞食品集团的生猪、开味缘的蔬菜、紫金的禅茶等河源的绿色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深圳市场,走进深圳的每个家庭。这种良性交流和双向奔赴,为深河对口帮扶创造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深河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共创共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百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百千万工程的难点。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在深河对口帮扶的主战场,从打造富“硒”丝苗米品牌,到形成了耕种、加工、销售的农业现代化体系,从瑞邦智能投资建厂到龙宝科创中心,从植药用玫瑰到博士工作站,从和平腐竹产业园到22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6个省级菜篮子基地、“深圳农场”“圳品”等等,无一不是深圳创新基因在百千万工程的开花结果。

“深河模式”的第三个特点是融合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是产业的造血能力问题。深圳从2022年开始着手系统布局“20+8”产业集群,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空间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的短板。深汇通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发挥了国企的责任和担当,建设产业转移和扩张发展的新平台,这种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不仅带动了河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为深圳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随着河源市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新目标的提出和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上线,“深河模式”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发挥两地优势,挖掘合作潜力,精准对接需求,“深河模式”将形成更大的制度性、体系性的成果,成为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典型范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