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将进入5年关键期?国际问题专家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转自:环球时报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日前表示,未来5年将决定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走向。美国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未来10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10年”。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认为,未来5到10年对中美关系来说十分关键。为什么是未来5到10年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时期,中美将各自处于什么位置?美国将从哪些层面对中国进行围堵?中国又应如何突围?《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
“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球时报:为什么美国军方和政界认为未来5年或者5到10年,对中美关系来说非常重要?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特点?美国可能从哪些层面遏制中国的发展?
吴心伯:当下中美战略博弈处于“美强中弱,美攻中守”的态势,美国仍在对中国进行包围和封锁压制,而中国也在想办法突破美方的包围。未来5到10年中美博弈有几个重要“看点”:一是中国的经济总量能否超越美国;二是中国能否在被美国“卡脖子”的重要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三是中国能否在台海问题上塑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实现统一的态势。
未来,美国将会从多个层面对中国发难,首先是遏制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阻碍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超越美国;其次,美国将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特别是企图在台海问题上捆住中国的手脚;最后,美国将试图限制和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手段包括制造妖魔化中国的叙事、拉帮结派孤立中国等。
陈琪:从中美公布的官方政策宣示来看,未来5到10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段时间将决定当下中美关系激烈竞争或博弈的基本结果。
未来5到10年,中美之间的博弈和斗争在不同领域会互有攻守,不存在总体性的孰强孰弱,关键比拼的是谁的决策不犯错并能激发制度活力。如何规避短处、发挥长处将是关键,不能进行持续的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就会在这场极为重要的竞争中落后。
未来5到10年,美国可能从以下层面对中国发难:一是通过眼花缭乱的联盟外交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通过出口管制限制中国军力增长和军事现代化,在台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显示对华军事威慑,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并阻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去中国化”,通过越来越严厉的“长臂管辖”和出口管制来进一步缩小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三是在国际上动员宣传机器,把中国塑造成“国际秩序的破坏性力量”,把与中国的竞争定性为捍卫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斗争。
金灿荣:对于中美关系发展而言,未来5到10年尤其是前5年非常关键,其逻辑是未来5年是中国赶超美国的关键时期,如果中国不犯特别大的错误,实在干事,避免形式主义,那么5年后将在国际层面迈上一个新台阶,(实力)与美国接近。此外,未来5到10年台湾问题很有可能出现新变化,这也是改变中美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如果上述两个预测得以实现,那么中美博弈的态势就会发生改变。
以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标志,美国单方面发起的对华“新冷战”已经开始了,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获得其西方盟友的支持,美国国内也并未对此做好准备,所以这场“新冷战”能否打成还不好说。不过,未来5年中美博弈基本上是中国处于战略防御位置,但防御并不代表一味顺从。
优势VS劣势
环球时报:在未来5到10年的博弈和竞争中,中美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吴心伯:我们的优势有很多: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大,增量增速快,我们的经济每年有5%到6%的增长空间,相比之下美国仅有2%左右;第二,我们的科技突破能力强,在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迅猛;第三,中国对外经济联系广泛,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第四,中国的开放力度会越来越大,这将有助于拓宽中国力量增长的空间;第五,中国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步伐快,这使得我们能够抵御美国的军事威胁。
不过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仍被美国“卡脖子”,这会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经常纠集盟友对中国施压。美西方还长期掌控国际舆论话语权,我们的叙事能力以及影响力还不足。
得益于庞大的存量,美国仍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一大批盟友与伙伴仍紧随美国的“指挥棒”行动,华盛顿的国际影响力与地缘政治影响力仍然很大。此外,美国仍能通过操弄国际机制的霸权手段为其国家利益不断“赋能”。
不过,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与党争加剧,导致其内耗越来越严重。在经济上,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盛行,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限制了美国的对外经贸联系。在外交上,美国仍从自己是唯一超级大国的角度来设计外交策略,所以其外交今后恐因难以适应多极化国际政治现实而表现乏力,这从近期中东“和解潮”中美国成为“旁观者”就可以看出。
陈琪:中美竞争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即人才竞争。美国的高校仍能吸引很多国家年轻人,这为美国的科技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中国高校教学和科研实力的进步有目共睹,也在努力迈入国际一流高校的前列方阵。不过,要成为世界人才高地,我们仍需要解决一些机制上的障碍,需要注意人才流失问题。
美国对自己制度的“迷之自信”以及越来越凸显的政治极化,使其内外政策的理性调整变得越来越困难,国内共识的减少加剧了两党对华政策的僵化程度,即便认识到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关税战无济于事,也无法纠偏和纠错。
金灿荣:中国的优势包括制造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追逐前沿技术能力取得明显提升;中国人民的努力程度高,美国已经丧失了进取精神。中国的劣势主要是创造需求的能力弱。
美国的优势体现在存量优势显著,科技、军事总体实力强,美元霸权仍然强大,掌控国际制度的能力强;盟友多,能够操弄舆论话语权。不过美国内斗导致其政治治理质量下降。原来我们都说美国问题很多,但其纠错能力强,现在美国两党恶斗越来越没有底线,导致其政治治理能力明显下降。在经济上,美国制造业衰落导致其强大的金融能力和技术无法施展并被应用到产业上。在金融上,美元“武器化”很可能让华盛顿一手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届时美元霸权将不复存在。
面对打压,中国要内增实力,外有作为
环球时报:面对美国的围堵,我们应如何突围?
吴心伯:简而言之,中国要内增实力,外有作为。从国内层面来看,我们要不断释放社会活力、解放生产力,在贸易、制造业、科技等领域要从“大国”发展为“强国”。要尽可能地形成社会共识,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对外方面,中国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站在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通过更高层次的开放来寻求红利;二是外交上更有作为,要更好地促进和平发展与合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美西方对中国的孤立和妖魔化。
陈琪:首先,我们要稳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今年年初,美国舆论炒作所谓的“中国崛起见顶论”,这实际上是看衰中国论的新版本。中国越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保持经济继续发展的势头,美国越无法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去中国化”。其次,中美之间现在最大的安全挑战还是台湾问题,美国日益公开地把台湾纳入北约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一环,以此遏制中国。对美国战略模糊政策的改变倾向以及鼓励“台独”势力的行动,我们需要进行军事斗争和外交安抚的双重努力,最大限度地化解周边国家和欧盟国家的战略疑虑。最后,针对美国的各种对华污名化,我们进行有力反击的同时,在国际关系中不要被美国制造的意识形态化话语牵住鼻子,要保持议程设置的战略主动和节奏,避免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上过多消耗资源。
金灿荣: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永远不能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其次我们要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战略,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最后要在国际上广交朋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环球时报:现在的国际局势出现不少变化,比如中东出现“和解潮”;一些非洲国家公开表达对欧美的不满。请问,您认为现在国际局势变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国际局势会走向什么方向?
吴心伯:我认为当下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国家间力量对比出现变化,导致国际关系重组,进而牵扯到国际格局的调整。目前的国际格局呈现出“春秋气象”,即“霸主”美国的力量优势、控制力、影响力今不如昔,随之而来的是新兴力量的“群雄并起”。未来世界格局将会走向多极化,但究竟是稳定的多极化还是不稳定的多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方怎样处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美国在处理对俄关系时犯了很大的错误,导致俄乌冲突爆发。现在美国对华也是以打压为主。如果华盛顿不改弦易辙,不排除中美接下来也会发生冲突,这对整个国际体系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陈琪:目前国际社会主要矛盾之一是继续煽动战争力量与努力促进和平力量的斗争。一方面,美国通过火上浇油的选边站,让一些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绑上美国的“战车”,导致俄乌冲突的和平谈判无法开展;另一方面,维护和平的声音和力量在逐步壮大,中国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这种力量的代表。
金灿荣: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精确概括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特点,其首要内涵是“东升西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此前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告一段落,全球的未来将迎接更多不确定性,各国的决策制定都将比以往更加困难。
趋利与避害同样重要
环球时报:在国际局势的变化中,中国应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
吴心伯:中国正在经历向上发展的阶段,但是同时也处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中,所以趋利与避害同样重要。中国要继续发挥自己的强项,积极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并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美国用军事霸权与其他国家打交道,而中国是通过贸易投资、基建合作等来建立长期伙伴关系。长此以往,中国将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与理解。此外,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在战略上要防止掉入被多个大国和中等强国制衡的陷阱。
陈琪:中国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其次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在高科技领域突破被“卡脖子”的困境,让美国无法也不敢与中国“脱钩”。再次,中国要保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的资源交换越充分,安全和发展就越有保障。最后,中国要修炼“内功”,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和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创新潜力,做好自己将立于不败之地。
金灿荣: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给出了具体答案,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又在于自主创新。为实现自主创新,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人才高地,同时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依法治国、确保国家安全、保障民生、建立一流军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原标题:中美关系将进入5年关键期?国际问题专家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