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镇中学的“好”教育

2023-04-26 17:00:02 - 中国教育新闻网

“校长,我们想把学生管理工作以十个‘好’来组织实施……”在我调入龙凤初中的第二年(2013年),秋季开学后两位德育干部找到我,他们想把复杂的德育工作建构成有校本特色的“十好规范”养成教育体系。

传统观念中,学校德育处是教师搞不定的“问题学生”的最终归处。德育处的策略以重管教、严惩戒为主,辅之以“紧箍咒”似的训诫,是学校管理的“雷峰塔”。现在来一个“转身”,用“好”作为培养目标,以正向思维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大家都熟悉大禹治水的故事,德育与治水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正向引领,才能润物无声,温暖学生的心灵。

从繁复中抓住事物本质

这两位教师的想法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思维方式。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有一系列制度、规章、细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全、到繁的过程。各种管理规定越来越多,渐渐地,教师不知道用什么来管了,学生更不知道按照什么来做了,师生无所适从。而“十好规范”从繁复的管理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多种规矩凝结为一个点,这就是化繁为简的力量。“十好规范”抓细、抓小、抓实,易学、易记、易行,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家在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情况下自然形成。

通过深入交流,我当即鼓励他们大胆探索。

一所学校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在课程,我们决定围绕理念、依据、目标、内容、方法、实施和评价等把“十好规范”打造成德育精品课程。

在理念上,我们正向引导,以“好”为魂,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依据上,我们紧密联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育指南,科学实施。在目标上,我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让学生更“美丽”。在方法上,我们形成了从强化训练到包容个性的历程。在内容上,简约而不简单,覆盖了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日常,具体为健好体、上好课、管好物、吃好饭、走好路、上好网、乘好车、睡好觉、着好装、扫好地等10个方面,对应的目标即精神抖擞、科学锻炼,自主自觉、合作探究,爱护公物、管好私物,按需索取、践行光盘,文明有序、自觉排队,明辨是非、文明上网,遵纪守法、远离危险,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干净整洁、朴素大方,先扫后拖、干净干燥。此外,每个规范都提出要点,提供细则,供学生阅读和践行。

在实施中,我们反复提炼,打造流程,形成7个阶段:矫形→塑形→成形→固形→示范→保持→循环。

第一阶段,入学第一周“矫形”。我校新生大部分来自村小,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孩子多,习惯养成教育很缺失。学校利用开学第一课、拓展训练、发放“十好规范”资料包、观摩八九年级学生践行“十好规范”等,让学生自我检查,反思、矫正不良习惯。第二阶段,入学第一个月“塑形”。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行“十好规范”讲解、训练、评价、矫正。第三阶段,入学第一学期“成形”。让学生形塑自我,同伴互助,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第四阶段,入学第一年“固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持续跟进,不断养成。第五阶段,八九年级“示范”。这一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校逐渐把以前的强化改为自觉,让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自然状态,为七年级学生做好示范。第六阶段,学生毕业以后“保持”。学生走出校门回到社区、村落能够继续践行,到高中、大学、社会能终身不忘。第七阶段,从起始年级开始“循环”。此阶段补充和完善细则,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让“十好规范”成为大家认同的校园行为文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学生德育档案,持续3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你不在雨中,怎见得到风景”

教育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我们在“十好规范”训练养成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

还记得刚训练“走好路”的时候,下雨天有的学生没带雨具,各班家委会成员及时配送雨伞。看见一个班级撑着统一的红白相间的大雨伞经过广场时,那一幅画面定格在我脑海里,我不由发出感慨:“你不在雨中,怎见得到风景?”后来在运动会开幕式班级“一分钟创意入场”时,该班又以雨伞为道具进行队列变换和创意造型,一下子把运动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一场雨融合了“五育”,学生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审美的体验、创造的快乐……也许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这样吧,不动声色地一步一步到达期待的目的地。

每每提及校园特色节日“打李节”,总是让人倍感振奋。每年中考前夕,校园里的李子熟了就会有少数学生“偷摘”。如何“管好物”?有人建议轮流值日,有人提议对“偷摘”的学生予以严肃处理……到底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各层面开展广泛讨论后达成共识:李子成熟季正是中考季,教师期待桃李满天下,学生希望中考创佳绩,学校完全可以“李”为主题,组织全体毕业年级师生分班挂牌护李、摘李、尝李,同时辅以中考动员减压。一届传一届,使之成为学生心心念念的节日,进而生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打李节”应运而生。一种思维的转换、一次管理的变革,便产生了不一样的教育,一种别样的美丽。

迷恋网络游戏,是许多孩子迷失自我的原因。我们以“上好网”引导孩子成长,让他们看见不一样的未来。学生小尤在城区经历了两所小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了一年初中,家长束手无策,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孩子转入我校。我们认真研究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在和家长沟通后,采取了“以其人之长治其人所短”的方式。我们为小尤开放了计算机教室,让他管理班级的电子白板,帮老师维修电脑,后来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及其志愿者和我校联合建起了他们在全国的第一间未来教室。小尤成了未来教室的负责人,还和老师到腾讯总部参加集中训练营活动,返校后成为未来教室的小老师、社团负责人。他多次参加全国创客、编程大赛并获奖,主动为学校提交了未来教室的升级方案并被采纳。在腾讯培训期间,某企业CEO(首席执行官)直接邀请小尤参加机器人大赛,这位CEO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并不介意小尤的考试成绩,他认为小尤能够洞见事物的本质,很难想象在山区能有信息素养如此优秀的孩子。现在小尤自己选择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就读,假期直接到公司打工,帮助客户维护电脑。

从“十好”到“十有”

创新是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020年复课复学以后,许多学校反复对学生进行规则和习惯的训练,以适应防疫要求。我们创造性提出疫情下学校管理的升级版“十好规范+”。简单升级后,师生很快轻松愉快地融入常态化防疫中。如健好体+释压,上好课+AB班,管好物+消毒,吃好饭+单人单桌、同向就座、静语就餐,走好路+一米间距,上好网+了解疫情、珍爱生命,乘好车+佩戴口罩,睡好觉+单人单铺、脚对脚,着好装+保暖防寒,扫好地+84喷洒。这些做法让我们感觉到了文化生长的力量,让刚刚在疫情中返校的师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那年中考,我们学校成为一匹“黑马”。

我们一路前行,继续拓展,建立了“纵横结合”的多维立体育人体系:纵向上提出了“十有”,即有教养、有追求、有特长、有担当、有度量、有节制、有活力、有情怀、有主见、有作为,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和人格特质上有了导向,从而内外兼修,丰富了“十好规范”的内涵。横向上以人为本,制定了“十好”教师、职工、家长评价细则,使学校各方面向好。

在学生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把重心放在了培养“好老师”上。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和发展的根基,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一直倡导教师多读书,用灵魂去行走;多旅行,用脚步去行走;多积淀,用时间的钟摆去行走。教师专业成长很快。

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赖浩是大山的儿子、省城的女婿,十几年来每个周末在山乡与武汉之间奔波,从乘坐长途汽车、绿皮火车、动车到高铁,他见证了恩施交通的发展。他有厚厚一本车票集,上面粘贴着按时间顺序一张不少的车票,作为男人,他是婚姻和家庭的坚守者和责任人,作为教师,他是山里孩子的希望和学校的顶梁柱。一位教师脚受伤了,没有请假,而是拄着拐杖去上课,大家戏称为“轻伤不下火线”。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做校长顶大的事情就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从2006年起,国家开始向农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我所在的学校容纳了100余名特岗教师,他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成了乡村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以课堂为阵地,以赛课为载体,以师徒结对为机制,以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教研文化,教师的专业水平迅速提升。后来学校争取到省级重点课题《龙凤初中青年教师分层培养策略研究》,助推特岗教师在不同岗位上个性化成长。

“龙洞河畔好读书”

前段时间,全市全面推广龙凤初中的“十好规范”,舞阳中学在老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创新和延展,发展出了好声音、好课程、好老师、好少年、好食堂……

今年初,我调入城区的舞阳中学。开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所学校的文化究竟该聚焦到哪里。老校长和我交接工作时叮嘱:“现在你来了,正好可以为舞阳好教育注入灵魂,进行深入研究。”

两个月后,我逐渐捕捉到了这所学校的基因。一个“好”字像血液一样静静地流淌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校门口是清澈的龙洞河,水的灵气让学校有了“龙洞河畔好读书”的意境;这里名师汇聚,藏龙栖凤,学风浓厚,书香氤氲,有了舞阳好教师的底气,有了舞阳好少年的朝气……

春天明丽的阳光从参天耸立的香樟树叶间斑驳地洒在地上,照在老房子墙壁上一排“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深红色富有年代感的字上,这是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期许,也是学校永远的使命。

虽然我离开了龙凤初中,但“十好规范”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它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学校在不同中的相同——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所有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办大家心中的“好”教育,满足大家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春天的雨声里,我分明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是啊,一切都在进行,一切又是新生,一切都刚刚好……

(作者系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校长)

作者:冯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