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菊:纯手工崇明土布的“织成记”

2024-04-26 15:00:3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崇明自古便有工匠精神的传统。崇明历史上最有名的“匠人”或许是明时知县唐一岑的夫人。唐夫人随夫来崇后,往来于城乡各地,亲身传授织布之法,百姓由此掌握了完整的纺织技术,代代相传,成就了“崇明土布”厚实耐磨的美名。除了土布,崇明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民艺还有不少,但少有匠人能留其名——这或许也是“工匠精神”的另一重意涵。工匠,多非大富大贵、享有大名之士,往往只是一介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以平凡之身,成不凡之事,其中奥秘,不在追名逐利,成旷世伟业,只不过是守住了匠人的初心与真意而已。正如唐夫人,虽因身为官眷而留名,但人们感念她的,依旧是“崇明黄道婆”的匠人身份。

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集结百位匠人的故事,编撰成册。这本册子记录了来自各行各业,有手工艺者、工匠、农人,亦有艺人、厨师、医生、教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愧于“匠人”二字。即日起,悠哉崇明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百位匠人”的故事,第十九期匠人:吴建菊。

吴建菊:纯手工崇明土布的“织成记”

纯手工崇明土布的“织成记”

“昼夜常纺织,不得事蛾眉。”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吴建菊也如诗中描写的纺织娘一样,专注地踩着织布机踏脚,一梭一梭,将棉纱线织成花样繁多的棉布。

如今笨重的织布机见得少了,但在老人们心中,崇明土布仍然是实用美观的象征,尤其是物资短缺的年代,人们身上的衣服多是自家纺织的土布制成。崇明土布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结实耐用和色彩繁多的土布过去曾是崇明女儿必备的嫁妆。

吴建菊从外婆辈便开始纺织土布,每当织布机踩动,吴建菊便放下手中一切事物跑到布机面前,踮起脚尖看得如痴如醉。7岁时,吴建菊趁着母亲外出务农,偷偷跑上纺织机练习,12岁正式学习纺织技术,而仅仅两年后,技艺已经赶超母亲。

吴建菊:纯手工崇明土布的“织成记”

土布的制作从采棉纺纱开始,秋分过后,棉朵成熟,从轧花、弹絮,到纺纱等需经过20多道工序。熟练后的吴建菊织上一公尺布仍然需要两个小时,而且纺纱时要集中精力以保证纺成的纱粗细均匀,一块纯手工织就的土布承载了多少辛苦。

如今,土布逐渐被机器织布所取代,但吴建菊仍没放弃这项爱好,吴建菊认为崇明土布不仅是遮风避寒的材料,更传承着崇明先人的生活智慧,传达的是对于未来生活的朴素心愿和祝福。

吴建菊:纯手工崇明土布的“织成记”

在崇明,还有无数人像他们一样,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以平凡之身,成不凡之事,

星星点点,涓滴成流,

用双手共同铸就着崇明美好的明天。

更多崇明匠人故事,

编辑:施琦蕾

审核:刘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