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薛志龙: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2023-05-26 08:31:10 - 中国人大网

转自:检察日报

“我建议根据农村地区实际,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加快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增强村民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数字化管理能力,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薛志龙: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担任农村基层干部6年多时间,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努力帮助村民解决数字技术应用中的种种难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数字生活中,真正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基于这个考虑,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加快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把村务“搬”到网上

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都要通过手机查看村里的事务。这一习惯的养成源于2018年5月我在全国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第一次了解到农业农村部指导下的“为村耕耘者”学习平台和“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数字化工作平台。该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回村后,我立即在全村村民中进行推广,还通过积分奖励的形式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利用平台发布村集体公告、民主评议等内容。黄旗滩村在“为村耕耘者”平台的活跃度一度位居全国前十名。

如今,“为村耕耘者”和“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的功能更加齐全,有“村规民约”“三务公开”“村庄大事记”“党群服务日记”“村友圈”等栏目,村民可以从中看到村里最近开展什么活动、有什么重要通知,还有村里选人用人、村集体经济收支等情况。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给黄旗滩村的治理带来了新的风貌。在村庄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中,外出务工村民能通过线上行使权利;在党员学习和党组织活动中,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能通过线上参加,让党员“流动”不“流失”;与外界项目、资金、技术和市场建立连接,为村里文化、生态、旅游等资源提供变现的商机。此举让村民不管身在何方,都能实时在线“看见”村庄的重大决策事项、村务财务等信息,村务“晒”在阳光下,增进了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

乡村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我认为,“云”上党群服务中心织起一张“党群互动、为民服务”的大数据网络,提升了基层党群服务阵地的工作能力;“耕耘者”振兴计划用市场化的方式培养村干部,提升乡村骨干力量的市场化思维;“积分制”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平台中的“书记信箱”“村民说事”架起了沟通桥梁,减少了群众上访矛盾,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数字化应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群众参与能力不足。以我所在的卓资县为例,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普遍缺乏使用数字化工具的意识和能力;二是物质激励作用有限。现在群众收入越来越高,数字化工具提供的生活物资奖励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三是组织合力凝聚不够。当前数字化培训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身上,忽视了其他村干部和乡镇干部在数字应用方面的领导力;四是智治融合程度不高。数字化工具虽然越来越丰富,但在实践中与乡村治理具体需求融合不够,存在数字化与乡村治理“两张皮”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社会,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在宏观政策引导和实践需求驱动下,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成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新途径。

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建议,高质量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必须加快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首先,加快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增强村民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其次,不断优化积分管理体系,强化积分制管理的可持续性。积分制管理已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并通过跟“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结合,显著实现了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政策成效,但还需要在可持续性上不断优化管理体系。

再次,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有效提升数字化时代基层干部领导力。我认为,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就是抓住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的“牛鼻子”。我建议,将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中的基层干部培训对象,从重点面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拓展至村“两委”所有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推动农村基层组织从全靠车头拉的“东风号”绿皮车转变为全列车厢都能跑的“复兴号”动车组。

最后,深化数字改革,加速基层治理迭代升级。我建议要不断深化智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乡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工具的应用离不开乡村社会的内在逻辑,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深化智治融合。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已展现出美好的前景,我相信数字化乡村建设就在不远的未来。(整理:记者 沈静芳 通讯员 龙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