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株”字的来源,你知道吗?

2023-05-26 16:06:46 - 湖南日报

槠,俗称苦槠树,是株洲市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也是株洲“株”字的来源。

株洲“株”字的来源,你知道吗?

历史渊源

株洲的“株”字,源自槠树的“槠”字。株洲古时地濒湘江,多沙洲,遍生槠树,故以地形、植物命名为槠洲。

槠洲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南宋,南宋乾道二年(1166),朱熹与岳麓书院主持张栻,在岳麓书院进行著名的“朱张会讲”后,偕游南岳衡山。朱熹事后在《南岳游山后记略》中有“丙戍至槠洲”的记载。从南宋开始,官方文书大部分用株洲,民间多用槠洲,有时也交替使用。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株萍铁路,历时7年建成通车,在今株洲设站,仍书写古名“槠洲”,不过清宣统二年(1910),粤汉铁路株洲至长沙建成通车,就改称“株洲车站”。至此后,无论官方或民间,都用“株洲”,“槠洲”古名渐成历史记忆。

苦槠特征

株洲“株”字的来源,你知道吗?

株洲“株”字的来源,你知道吗?

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Lindl.)Schottky)是壳斗科锥属常绿乔木,又被称为槠栗、血槠、苦槠子。枝、叶无毛;叶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老叶下面银灰色;雄花序常单穗腋生;果近球形;子叶平凹,有涩味;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其寿命非常长,树干高耸,枝叶茂密,四季常绿。苦槠是长江南北的分界树,也是长江南段的特有植物,往北就无法生长。

分布情况

株洲“株”字的来源,你知道吗?

株洲市因为湘江边盛产槠树而得名,但在过去工业化进程中,槠树一度在湘江两岸难觅踪迹,现株洲境内槠树呈零星分布,湘江株洲风光带也有栽植。

苦槠主要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丘陵或山坡疏或密林中,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中,在较为贫瘠的土壤上也能生长。株洲市百年以上的苦槠有138株,主要分布在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渌口区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攸县黄丰桥镇严塘村有一棵苦槠古树,树龄达500年以上。

主要价值

苦槠木材黄棕色,结构紧密坚实、有弹性,纹理粗犷清晰,是制作家具、农具及机械等的上等用材,农家常用来制作前庭大门和门框,经年不腐。其枝丫为优良食用菌培养材料,树皮可提制栲胶。苦槠淀粉除做苦槠豆腐外,还可加工成苦槠粉丝、粉皮、糕点,能通气解暑、去滞化瘀,对痢疾和止泻有独到疗效,是涩肠固脱的药食同源好原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槠子条目中记载:(苦槠)“结实大如槲子,外有小苞,霜后苞裂子坠。子圆褐而有尖,大如菩提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煮、炒厂乃带甘,亦可磨粉。”苦槠树的枝叶浓密,能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用于城乡、工矿园林绿化、美化;苦槠叶片厚革质,有防风、避火作用,是良好的防火树种之一。

(来源:株洲林业公众号、株洲晚报公众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