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禁毒宣传“娘子军”

2024-06-26 03:36:47 - 青海日报

流动的禁毒宣传“娘子军”

本报记者赵睿

“这些伪装成巧克力的新型毒品可别小瞧它,它是犯罪分子用大麻油掺入制成的‘巧克力’,还有以前这种以‘止咳水’‘麻古’‘摇头丸’等形式出现的毒品,现在为掩人耳目会伪装成‘神仙水’‘奶茶’‘跳跳糖’‘小树枝’‘七彩烟’‘笑气’等来迷惑人,同学们一定要加强防范,特别要禁止药物滥用……”

6月25日,西宁市五一学校禁毒教育基地内,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流动宣传队的民警,正在开展禁毒宣传,通过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授课、VR体验、展板宣传等方式为学校600多名学生讲解禁毒知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省女子强戒所禁毒流动宣传队,是一支由8名女民警组成的“红色娘子军”,成立于2021年,这支禁毒宣传队伍不仅是执法的铁拳,更是宣传的先锋。她们奔波在禁毒宣传一线,进学校、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单位,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宣讲的讲台,哪里就是播撒禁毒“种子”的“田野”。

每年6月,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日子。省女子强戒所教育矫治中心副主任马媛洁向记者介绍:“今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我们主要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组织流动宣传队民警前往中学、大中专院校,开展预防毒品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在校学生和青少年人群认清吸食‘笑气’、依托米脂、新精神活性物质、精麻药品的危害,提高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警示广大青少年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

马媛洁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青少年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人可能会吸食毒品或通过滥用精麻药物来寻求短暂的“慰藉”或逃避现实。然而,吸毒或滥用精麻药物,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家庭关系、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宣讲过程中,民警紧扣“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采取“理论+毒品模型展览”“理论+毒品纪录片”和引进VR技术进行禁毒教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全景式感受模拟吸食“小树枝”“邮票”“笑气”等伪装毒品后所带来的眩晕、幻听、幻视等不良生理反应。同时,通过3D动画的形式展现出吸毒对人的大脑、心脏和其它器官的巨大损害,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毒品的特点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指导广大青少年正确破解青春“压力”,拒绝药物“捷径”。

“我之前对毒品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常见的类型,而这次宣传教育,让我意识到毒品的种类其实非常多样,它们可能以各种伪装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西宁五一学校初一年级的张同学说,通过警察的讲解,让他的警惕性更高,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并懂得在面对毒品诱惑时,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诱惑,并且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报告。

记者了解到,自5月以来,省女子强戒所这支流动的禁毒宣传“娘子军”,先后前往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博士园私立高中等多所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群体远离毒品、健康生活。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邀请省统计局、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农业银行等单位到省女子强戒所接受禁戒毒宣传教育,累计接待10余家单位近500人次。

据介绍,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全省惟一收治女性吸毒人员的专业戒毒场所。多年来,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戒治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枫桥经验戒毒工作实践化,努力提升戒毒工作维稳能力和水平,确保戒毒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进平安青海建设贡献了应有力量。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李春生表示,近年来,省女子强戒所围绕“预防为主、教育主导”的禁戒毒宣传教育总基调,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专业优势、场所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新载体、新阵地”的女所特色品牌,争当禁毒、戒毒宣传“先行者”,特别是不断创新工作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主动开展禁戒毒宣传,为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生活、远离毒品”的良好氛围作出贡献。今后,将继续立足戒毒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场所职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优化措施、创新载体加强宣传,用专业的禁毒知识、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毒拒毒屏障,实现“双向奔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