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央财政赤字4.16万亿元 建议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2024-06-26 00:00:00 - 东方财富网

6月25日,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不过,审计过程中也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中出现偏差、地方债务仍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等情况。针对相关问题,《报告》从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兼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力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来看重点建议:

1.更好发挥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专项债券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

2.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等领域;

3.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均衡性转移;

4.支付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

5.对地方债务风险,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

6.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7.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问题。

财政政策落实存偏差

《报告》指出,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107416.7亿元、支出总量149016.7亿元,赤字41600亿元,与调整后的预算持平。中央财政管理总体成效较好,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如在税务和海关部门组织财政收入上还存在不到位情况,包括征管不够严格和制度漏洞造成税款流失;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人为调节征收进度影响财政收入真实性。此外,转移支付体系仍不够健全完备,包括“体制结算补助”转移支付执行偏离设立初衷;部分转移支付分配下达管理薄弱;绩效管理存在短板弱项。

《报告》指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中出现偏差,包括促进稳外贸政策落实不够精准和严格,扩投资相关举措未有效落实,地方债务仍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等。

在国有资产审计方面,《报告》从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自然资源资产等4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央企会计信息不实、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新型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不规范等。

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中,《报告》指出,有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亿元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

此外,在民生领域,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就业、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本次审计报告也公布了一些民生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建议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针对审计掌握的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的原因,也与一些地方财经法纪意识淡薄、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本领不够能力不足、落实改革发展举措不到位等相关。

对此,《报告》从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兼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力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在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兼顾方面,《报告》提出,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收入方面要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巩固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方面要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避免不同渠道交叉重复安排;严格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更好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更好发挥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专项债券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推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提高重点领域“加”的成色,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等领域。加大限制领域“减”的力度,督促商业银行尽快出清“僵尸企业”等保有贷款余额,避免信贷资金空转。

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报告》指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对地方税费优惠政策进行评估和清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推动国企做强做优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更好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问题。

在持续加力化解重大经济风险方面,《报告》明确,对地方债务风险,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对金融领域风险,要健全地方主要领导负责的风险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机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督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合法稳健经营,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机制。对国有资产损失流失风险,要督促健全细化“三重一大”决策和执行机制,对违规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典型问题提级追责、穿透治理。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报告》提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要加大对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力度;深化劳务派遣行业整治,督促地方严格落实日常监管等责任。

此外,《报告》还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并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问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