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乡村在“诗意”中振兴

2024-06-26 10:30:49 - 环球网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6月25日消息(记者陈锵)夏风清爽,鸟鸣清脆。一面,是连片稻田的田园风光;农家餐厅,乡间民宿。一面,剧场、赛事、研学等业态的“进驻”,让原有不起眼的村庄向“美”而行,提升着乡村的气质。

陕西石泉:乡村在“诗意”中振兴

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保护基地是国宝朱鹮的栖息地,当地对朱鹮实施全方位保护,以生态种养殖的方式为朱鹮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朱鹮小村由此得名。“去年朱鹮的数量一度达到了47只。”丝银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辉说。如今,每年固定栖息在这里的朱鹮种群,成了吸引各地游客的一张生态名片。

陕西石泉:乡村在“诗意”中振兴

仲夏,朱鹮及伴生鸟白鹭自由翱翔,漠漠荷塘、稻田间荷花盛开,水稻和莲藕生长在富硒地上,自然古村落的“诗意田园”,近在咫尺。

“这些朱鹮常年栖息在这里吗?”近日,来自西安的“00后”王丽和同学从石泉老街出发,30余分钟后,抵达朱鹮小村。在这里,用一天的时间品美食、观国宝、体验农耕,感受乡村田园乐趣。“刷小红书时看到老街很好玩,来了后知道了这里有个生态村落,村子环境挺好的,适合年轻人打卡。”王丽说。

陕西石泉:乡村在“诗意”中振兴

乡村游、近郊游日趋火爆,节假日到城郊的田园综合体来场一日游,成了王丽等不少游客的心头好。但在刘辉看来,这样的美好,实为不易。

“过去,村里矛盾纠纷多,部分道路垮塌,年轻人外出打工,田多半荒着,整村发展缓慢。”刘辉说。2021年,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石泉着手打造草池湾田园综合体,实施乡村会客厅、草池湾茶空间、田间课堂和高端民宿等建设项目,探索出集田园观光、康养旅居、研学教育、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我们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铺上了沥青路,整治了人居环境,改造了水电路,通过这两年的建设,总体达到了预期效果。”刘辉说。记者了解到,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总占地928.5亩,一期已建成开放乡村会客厅、电商培育中心、田间课堂、青旅、家庭工坊及农家餐厅等。

2022年5月,草池湾田园综合体投入运营。草池湾以朱鹮和秦巴生态品牌为抓手,融合农耕文化、传统乡村生活和农业生态资源,培育特色农旅融合项目,打造高品质乡愁旅游品牌。

乡村会客厅、乡村生活博物馆、山谷剧场、非遗工坊相继落地,“朱鹮小村”logo、“朱鹮日记”咖啡馆引人关注,“草池稻田鸭”“草池莲蓬”等伴手礼趣味十足……如今的草池湾实现“换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村民周萍说。看到村上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也决定参与进来。“我装修了父母的房子,开了农家乐,平时送完孩子上学就去买菜,游客来了能吃上一碗农家饭,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很满足。”她说。

“村子改造之后环境变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刘辉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当地与外界交流日渐密切,一些农户也自发响应号召,改造起了自己的房屋,建起了小商店、民宿。

谢玉青过去在外地打工,2017年,她跟着丈夫回村发展,在一家软件公司做线上客服。去年6月1日,她经营的乡村超市正式开业。“我们将家里三层的房子改造出来,二层开了超市,楼上楼下承包出去,现在是观鸟茶室和米酒工坊。”去年,谢玉青凭借房屋租金、超市等带来的收入达到了四万余元。

在处于观赏朱鹮最佳位置的观鸟茶室,工作人员张栀子正忙着摆弄茶具。“6月9日茶室开业,陆续有外地游客过来。平时到了周末,年轻人会过来坐着聊聊天,看飞鸟,喝点茶,娱乐放松。”

陕西石泉:乡村在“诗意”中振兴

“我们还培育了‘草池稻香’有机稻米、‘草池红粉’有机莲藕农产品品牌,不上农药化肥、不打除草剂,采用有机模式种植。去年八月十五,水稻已经供不应求了。”刘辉补充说,二期将建设朱鹮之家科普中心、乡村生活博物馆、生态停车场等,持续扩大富硒有机水稻种植试验范围,打造好乡村民宿。

新老村民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绘就着石泉和美乡村发展的新画卷。“下一步,石泉县紧扣‘山水田园、康养休闲’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东部蚕桑体验区、南部汉江生态旅游区、西部休闲农业示范区、北部森林康养聚集区,构建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居康养、康体运动、研学旅行等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李华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