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2024-06-26 10:26:50 - 媒体滚动

转自:国家文物局

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北京大学红楼(后文皆简称“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所承载的历史,是中国思想启蒙和民族觉醒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报党中央批准,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共同规划实施了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在北大红楼举办“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到北大红楼参观,并发表重要讲话。6月29日,北大红楼整体对外开放,广大干部群众争相走进北大红楼,展览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北大红楼及相关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创造了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北大红楼实践,成为部市合作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

思想领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强调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从江西赣州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广西桂林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到甘肃张掖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从沂蒙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六安红军纪念堂……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同大家一起回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情景,让全党在精神上、思想上深受教育和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革命文物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部市合作

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要论述精神,自2020年3月起,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在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指导支持下,秉持“整体恢复社会教育功能、整体保护、整体利用”一体化理念,高位推动、创新机制、深度合作,成功实施了以北大红楼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程。

明确定位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对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抢抓这一机遇,统筹谋划、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推动资源统计、专项调查、系统研究、片区保护利用、示范引领、提升保护级别等系列工作,基本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明显改善,保护传承体系日趋健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广为彰显,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在赋能公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方面的独特作用持续提升。

北京革命文物丰富、红色基因深厚。北京市坚持以首善标准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结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规划建设建党、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其中,与国家文物局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对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红色旧址群实施保护修缮、提升改造和专题展览工作,全面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独特贡献和时代价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节点。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展以北大红楼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大献礼工程,对于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高位推进

北大红楼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多家文物机构在这里办公。2001年,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历史建筑,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红楼管理处”负责北大红楼的保护利用和日常维护。2002年,成立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一层作为展厅对外开放。2018年,协调各方,搬迁相关机构,腾出红楼二层用于扩大展览。

2020年1月8日,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听取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专题调研情况,明确要求做好旧址群体保护,按照适度恰当、因地制宜原则,在北大红楼举办综合主题展。

经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充分协商,就北大红楼保护利用和举办主题展览达成一致意见:

一是保持北大红楼的产权和管理使用现状不变,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北大红楼保护利用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专业职能和资源优势,北京市配合,加快推进北大红楼文物本体排查、加固和保护工作。三是原则上整体恢复北大红楼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行整体保护、整体利用,对北大红楼现第三、四层国家文物局所属单位办公及附属功能进行疏解腾退,完整体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严肃性和庄重性。四是根据国家文物局所属单位的合理办公需求以及北京城区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由北京市协调解决办公场所。

2020年4月,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全体会议,研究审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推进方向及进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北京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国家文物局相关单位(部门)和北京市相关单位(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任办公室成员,下设综合协调组、保护维修组、内涵挖掘组、展陈策划指导组、北大红楼专项工作组等五个工作组,形成了多部门、多单位合作共建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切实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切实推动各项工作。各工作组以目标为导向,全力实施,通力合作。在部市合作机制的高位统筹和保障推进下,北大红楼保护利用工作顺利展开。

实践典范

整体规划和保护利用一体化

在实施北大红楼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坚持整体规划、整体保护、整体利用的理念,坚持适度、恰当原则,把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有效利用作为根本目的,把打造精品作为历史担当,革命文物得到充分利用,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坚持统筹规划,系统连片保护。把红楼保护利用方案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目标相统一、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相融合、与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内在需求相衔接。同时以北大红楼为龙头,将北京市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整体保护、连片打造,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编制实施保护修缮方案,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文物旧址焕发时代风采。

坚持最小干预,提升整体风貌。对红楼本体的修缮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对红楼周边环境整治,结合贯彻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和老城整体保护,推进实施旧址周边200米范围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在北大红楼院落整治提升上,围绕北大红楼整体保护利用方案,把实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统一起来,着力提升参观体验。比如,在设置交通引导标识和旧址标牌时,注重将标识标牌融入周边环境和旧址风格,营造庄重、简约、和谐、便利的参观氛围。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坚持深化研究,深挖内涵价值。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这一主题,深度挖掘北大红楼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红色基因,着力提升利用价值,增强教育意义。在项目策划实施过程中,把展览展示和内涵研究相结合,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比如,同步推进北大红楼革命精神课题研究、《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编写、展览策划和布展工作,及时将课题研究成果和丛书资料充实进展览大纲,将展览征集的文物史料补充至内涵研究,做到节奏协调、同向发力。在展览展示内容把关上,邀请权威专家严格审核,确保导向正确、史实准确。比如,先后组织邀请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及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等单位权威专家审读系列展览大纲细目和版式稿,认真研究、吸收专家意见,不断修订完善展览内容。对照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核实党的早期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还邀请中央编译局和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专家校对审核展览英文翻译等。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展群。“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是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题展围绕北京在党的创建过程中的四个方面独特贡献,依托北大红楼文物本体和现有60多个房间的结构布局,按空间、专题设置内容,成为充分利用革命旧址举办大型主题展的典范。在内容方面,主题展注重凸显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重点人物,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寻,同时这些内容也构成了展览的亮点。比如,关于李大钊,展出了他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在高校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以及壮烈牺牲等珍贵文物资料;关于青年毛泽东,围绕两次来京,展示了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轨迹。这些都极大丰富了文物陈列的思想内涵。

依托31处革命旧址布设的9个专题展,则以旧址本身的主题内容为基础,选取特定角度,聚焦专题和历史细节,深化拓展主题展。比如,根据《京报》是民国时期知名进步报刊的史实,在京报馆旧址举办“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集中讲述党的红色报刊发展历史;还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合作,在中法大学旧址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基本陈列,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主题展与专题展有总有分、相互联系,彼此呼应、相互印证,共同形成了精品展览群。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修旧如旧,整体恢复社会教育功能

按照合作共建原则和总体工作安排,2020年4月开始,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共同组建北大红楼工作专班,各参与单位积极行动,腾退安置、保护修缮、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科学保护,修旧如旧。国家文物局、北京市高度重视北大红楼保护修缮,坚持保护第一,突出修旧如旧,强化持续监测,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系统研究,夯实保护基础。注重将深化研究贯穿北大红楼保护修缮的方案制定和工程实施全过程。加强文献研究,在方案设计阶段查阅了大量的北大红楼历史照片、图纸和档案,分析并调研了北大红楼原建造公司——中法实业公司和义品公司——设计建筑的手法,考察了北京周边同时期同类型历史建筑的特点,让维修工作有史可查。系统梳理历次修缮工程的重点、措施和做法,特别是对参与过1961年至1962年修缮工程的文物专家进行了回访,细致考证北大红楼的原形制、原工艺和历史原貌,大到街区环境、小到墙缝修补,让维修工作有据可依。加强价值研究,深入挖掘北大红楼所承载的光荣历史、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所彰显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对旧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二是坚持最小干预,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勘察评估,对北大红楼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对地基、墙体、木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展了专项检测,尽可能摸清旧址建筑的保存现状和安全隐患。加强科学保护,坚持现状整修、局部加固的总体思路,对修缮部位在反复论证、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遵循原工艺原做法有序施工,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比如,对开裂、损朽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木构架进行替换或加固;对表面酥碱微风化、弱风化的墙体不替补不更换,对墙面酥碱处进行封护,延缓病害发展,留存岁月痕迹;对瓦面有微残损、小残损但不影响使用的红瓦不更换。加强技术指导,规范现场管理,统筹保护展示,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强调设计单位和文物专家的全程参与、全程指导,召开了100多次专家会、论证会,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三是持续监测,确保文物安全。坚持保用结合、防微杜渐,加强日常养护和精准管理,对北大红楼游客承载量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常态开展文物安全监测,重点监测文物结构安全、风险敏感区域和游客影响,及时评估病害风险,谋划应对措施,为保护、管理、运用好北大红楼红色资源做好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整体保护,连片打造。以北大红楼为龙头,将北京市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保护、连片打造,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做到应保尽保。根据31处旧址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成重点保护、一般保护、维持原貌三类,进行维护修缮、恢复原貌、征集文物、丰富陈列、挖掘内涵、深化研究等工作,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场景,进一步提升宣传利用效果。

区域统筹,抓点带面。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中,坚持首善标准,打造干净整洁、庄重沉稳的环境面貌。一是加强区域统筹,注重革命旧址建筑和周边环境风貌协调统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将革命活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与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街区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重点民生工程相结合,统筹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让红色文化自然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现代空间、融入城市气质。比如北大红楼周边环境整治,统筹减量周边各类设施,原有36根公安交通杆“多杆合一”减少至14根,11台大型箱体“三化”整合6台,还原建筑肌理,呈现历史感。二是发扬工匠精神,精心组织实施。明确规范标准,确定修缮外墙立面、规范牌匾标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十个方面工作内容。每个点位精心设计,一点一策,确保色彩、样式、风格与旧址风貌相匹配。三是抓点带面,推动区域环境整体面貌提升。坚持抓点带面,实施综合整治,整饰建筑物外立面、铺设步道、铺种公园草坪,完成电力、通信架空线入地,旧址周边区域整体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四是便民利民,共建共享整治成果。为了方便市民寻址问路、参观出行,系统梳理旧址周边公共空间环境,设置旧址指示引导标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街巷长作用,统筹小巷管家、网格员、协管员等队伍,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让广大市民共享整治成果。

立体传播,掀起红色热潮

为充分发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的社会教育作用,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发挥各方优势,深入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丰厚红色文化资源,实施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历史立体传播工程,综合运用展览、图书、影视作品、歌曲戏剧、融媒体产品等形式讲述革命故事。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除了精心策划打造精品展览和编撰《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外,还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主题,聚焦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场所及其所承载的历史内涵,组织拍摄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并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轮播出,收视率稳居中国视听大数据排行榜第一,打破了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多项纪录,掀起追剧热潮,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随着《觉醒年代》的播出,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迅速“出圈”,成为热门红色文化“打卡地”。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大型文献纪录片《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于2021年6月14-18日黄金时间在北京卫视金牌栏目《档案》推出。该片聚焦作为“播火者”的革命先驱们,从思想、文化视角讲述党史。一群来自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年轻人走上屏幕用心讲述,一批著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解惑,依托浩如烟海的书籍档案,百年前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间,百年前的《新青年》与新时代青年之间,产生了深邃的思想交流,形成了生动的对话。该片为主旋律题材的纪录片创作开辟了新路。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北京京剧院推出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通过撷取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7年4月间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再现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护送陈独秀离京赴沪并相约建党,以及策划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并组织北京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直至被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短暂而又壮阔的一生。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此外,还策划推出了电影《革命者》、电视剧《长辛店》、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等系列文艺精品。

以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北京市依托北大红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首次发布红色旅游地图。地图包含红色旅游景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以及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布信息,并印有9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地图,市民、游客既可以准确查找红色资源点位,又可以参考线路进行游览参观。

北大红楼正式开放以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观踊跃,反响强烈,形成了参观热潮,北大红楼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北大红楼保护展示工程荣获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先后荣获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北大红楼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北京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大红楼成为首都乃至全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公认的优秀实景课堂。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北大红楼实践

对外开放两年来,北大红楼累计接待来自党政机关、军队、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参观团体近6000批,30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50余万观众先后走进北大红楼,参观主题展览,追寻初心使命。北大红楼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红色建筑,正重新焕发出伟大建党精神的磅礴伟力,在新时代的首都北京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来源:《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利用工程报告》编写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