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培育面向未来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2024-06-26 11:45:0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

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人人都能学AI;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和大数据与传播实验班将授予双学位,本科毕业生4年可实现“一举两得”;软件学院实验班开展精英卓越人才培养,学生们将享受一人一导师,一人一项目的培养方案……2024年高校招生季,南京大学面向大一新生推出“一揽子”育人新举措。

“我们希望用最优资源建设最好本科,为学生们培育更好的成长生态,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和发展的主动权。”6月25日,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陈琳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南京大学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在本科批次继续采取调档时认可高考加分,安排专业时依据实考分的录取规则,不设专业级差。

南京大学:培育面向未来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以“人工智能+”、双学位等模式培养交叉人才

“在南大,人人都能学AI”不仅是2024级所有本科新生的福利,在全国高校中也是首开先河。

陈琳介绍,面向2024级全体本科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包括“1+X+Y”三层次,即“1门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

“其中,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将开设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基本思维、基本技能的基础课,和关于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课。”陈琳说,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将以“课程+项目”为主要形式,让学生直接进驻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产业平台,亲身体验和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

南大是国内最早开展通识教育的高校之一。2024年,南大将继续深耕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设两个双学位班招生项目。

陈琳介绍,今年新增的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依托自动化和工业工程专业,对接工业现代化战略对技术与管理复合人才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若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可分别获工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大数据与传播实验班则面向媒体融合战略、电子政务发展和互联网行业需求,培养能够应用多元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数字传播交叉复合型人才。若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可获管理学、文学学士学位。”陈琳介绍。

南大软件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其中软件工程专业连续1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达100%,2023年就业学生超过50%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2024年开始,南大以软件学院实验班模式开展精英卓越人才培养。

陈琳表示:“我们将面向未来人才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创新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支持和推动我国软件产业高水平发展。”她介绍,实验班将推出本科生高水平学术创新计划,即一人一导师,一人一项目和关键软件企业创新实践计划,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要求,培养高素质商科人才。2024年,南大商学院也将着力打造融入数智元素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器学习与经济管理分析》等十余门人工智能素养课及《人工智能与量化投资》等若干门人工智能前沿拓展课。

“我们希望能培养出能熟练理解、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高水平经管类人才。”陈琳表示。

1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

“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是南京大学将一流大学建设落脚在培养一流学生的重要体现。

在南大,有一批学科专业实力不凡: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等1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这些优势学科和专业,对考生也颇具吸引力。“从往年的情况看,南大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数理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等学科备受考生与家长青睐。报考工科试验班的同学,也有不少对自动化、材料物理和四年制的城乡规划等专业情有独钟。”陈琳说。

作为南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先锋队和试验田,匡亚明学院的多个学科此前已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院专注于培养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及其交叉学科研究型后备精英人才的培养。

“南大建立了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强基班、拔尖班、交叉实验班等人才培养特区,并不断深化厚基础强能力、重交叉宽口径、融国际逐卓越的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陈琳介绍,报考匡亚明学院的新生按理科大类招生,低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方向、构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分流方式来确定修读的专业方向,还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导师。

学生就业状况被视作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陈琳表示,近五年,南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C9高校前列。其中,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深造率近70%。境内升学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占比约98%;境外留学中,泰晤士世界排名50强高校深造占比约50%,100强高校深造占比约70%;就业学生中,入职国企、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超过50%。毕业生赴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比例近20%。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