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2024-06-26 12:32:1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赵宗符

太史公司马迁在其流传广远的散文名篇《报任安书》中,表明他隐忍苟活就是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而《史记》的完成,则是为了实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雄心。自此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历史的探究就更加自觉了。历史作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体,对它的探究可谓常探常新,代代不已;而这种探究本身也成了一个历史传统,绵绵不绝。此正所谓“究究不已的历史”。

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赵宗彪兄的新书《史记里的中国》,正是这“究究不已”传统的产物。宗彪兄作为天台山绮丽劲健的山水所滋养出来的报人,对《史记》极为痴迷,他讲如果身边只能带一本书,那就选《史记》;他为自己治了一方印,自称“太史公门下走狗”;他为了完成这部书,专程从浙江台州出发,到山西、陕西与《史记》及太史公家乡相关的地方,进行了十天的“朝圣司马迁”之旅;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名木刻艺术家、漫画家,宗彪兄在这次朝圣之旅里,画下了大量的漫画,而这也成了这部新书里面的插图,象外之象,言外之意,为书中的文字增色不少。

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赵宗符:究究不已的历史

司马迁的《史记》就摆在那里,如同一座高山,有着无尽的宝藏。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从史料入的,有从史文入的,有从史义入的,不一而足。《史记里的中国》则是由史识而入《史记》这一名山宝藏的。这是一位现代人站在现代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史记》进行的重新观照,于是太史公书中所记录的许多人物、许多故事,对当今的读者便有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呈现。《史记》讲人物,七十列传开篇第一就是伯夷、叔齐列传,体现了太史公对虽无实力但德行高洁之人的肯定,算是他老人家的微言大义吧。《史记里的中国》开篇就从伯夷、叔齐写起,可谓深知太史公之心了。不过,宗彪兄从伯夷、叔齐身上读出的是他们“讲道理”,这可真是善读书了。这样善读的文字,在《史记里的中国》书中俯拾皆是,令人会心,令人莞尔。

说到“讲道理”,宗彪兄似乎有些悲观,他问“同谁可以讲道理”,其实大可不必。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讲到自北宋以来读书人所养成的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担当意识时强调,“他们可说是一种‘秀才教’,可说是范仲淹诸人以来流行于一辈自负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们中间的宗教。”推而广之,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读书人中这种“秀才教”外,在更广大的人群中还有一种“历史教”,高度重视历史,中国人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褒贬、问题的解决,全都在历史里,孔子作《春秋》、司马迁作《史记》对此做出了极好的榜样。许多看似极其沉重、黑暗的时代,终将在历史中解决,并会成为历史;一些弱无再弱的人物如伯夷、叔齐却在历史中成为时间抹不去的强者;而一时强大的无以复加的人物却也会在历史中成为一个笑话。中国文化始终相信历史的力量,相信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逃不过历史的审判。正是因为这种历史意识,我们的文化才自信从容如长江黄河一般向前流淌,不可阻挡,充满希望。因为我们的文化深信,历史终归是讲道理的。

《史记里的中国》确实是一部引人思考、给人启发的好书,值得一读。宗彪兄作为一名老报人,也到了他的收获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