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栖息地保卫战,丽水多部门磋商决定工程“让路”

2024-06-26 14:07: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中华秋沙鸭栖息地保卫战,丽水多部门磋商决定工程“让路”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瓯江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最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每年秋天,“国宝级”迁徙候鸟——中华秋沙鸭会从东北繁殖地来到长江以南越冬,位于丽水的九龙湿地是十分符合其原始生境的栖息地。

据专家介绍,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十分稀少,被誉为鸟类中的“活化石”。该种群对生存环境,尤其是水质极为挑剔,喜欢生活在开阔干净、水质清澈的山区河流、水库环境里。

“所以说,中华秋沙鸭还是直接反映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副会长李烜表示,“2014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7只中华秋沙鸭,这支种群的后代也年年回到丽水越冬。今年已经是第十年。”

一场未雨绸缪的候鸟栖息地保卫战

2022年8月,丽水市重点工程——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批复,计划当年9月30日开工建设,相关部分路段已经开始施工。

“该工程部分项目迫近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河岸和滩地,而中华秋沙鸭是每年10月至来年4月在此栖息,这样的话,施工期与候鸟越冬期就重合,会影响到包括中华秋沙鸭在内候鸟的栖息与生存。”作为观鸟爱好者的丽水市人大代表陈志伟,专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并转交给检察机关,希望重新评估这一市重点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李烜得知这一情况后,也通过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提交了这个线索。

丽水市检察院收到代表建议及公益诉讼线索后,为预防性保护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地,决定以事立案。

据了解,该工程涉及九龙湿地范围长23.3公里,有滩地生态修复、堤顶提升、滨水步道贯通改造等多个工程项目,其中2.5公里左右范围内有包括中华秋沙鸭在内的几百余只水鸟栖息地。原方案施工期与部分候鸟越冬期重合,可能驱离越冬候鸟。同时,改造工程迫近河岸,随着未来游人的增多,不可避免会惊扰候鸟栖息,甚至迫使其放弃该栖息地。

为此,丽水专门召开了两次磋商会,召集各职能部门会商。根据专家论证,磋商会就涉栖息地段工程路线变道、项目裁减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磋商防洪需要、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最佳平衡点,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效率超乎我的想象,九龙湿地保护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大家都很积极。”李烜表示,“新的编制规划,在绿道设计中绕开了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栖息地,并通过缩减绿道宽度、增加生态屏障等,为动物让路。”

在多方努力下,2022年和2023年的秋冬季,中华秋沙鸭再次“如约”飞回到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丽水相关部门还增加在这一个区域的鱼苗、小虾放养放流量,适度满足中华秋沙鸭过冬的需求。

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丽水人的共识

“我们‘退’的一小步,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进’的一大步。丽水还有更多的人在默默守护着野生动物。”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丽水还专门印发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办法》,其第二十七条还专门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以及可能造成重要生态系统破坏、损害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和生境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应制定专项保护、恢复和补偿方案,与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丽水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战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鸟类的保护就是丽水相关工作的一个缩影。

如,为进一步加强鸟类生态保护,2022年,丽水市专门成立了鸟类生态保护协会,丽水市生态环境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其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共同推动对浙西南地区野生鸟类资源多样性现状开展调查和动态监测。“我们已通过不定期举办观鸟比赛及观鸟的科普活动,让公众参与其中,拉进公众与鸟类之间的距离。”李烜介绍。

记者从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了解到,丽水已经五次组织了鸟类观察邀请赛,记录到的鸟类增至450种。今年在缙云县举行的第五届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一起探寻丽水鸟类资源。活动期间,省内外21支队伍共观测并记录到鸟种数178种。

“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保护,这是保护生态平衡的手段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体现。”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水不断强化立法、执法、司法举措,多渠道开展研学和科普宣教,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策略,进而将保护野生动植物成为大家的共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