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一关”

2024-06-26 17:00:51 - 北京晚报

寻找“第一关”

发现石墙遗迹后,当地对遗迹周围植被进行了简单清理。

寻找“第一关”

“镇朔关”关城石墙残余高约1米,在草丛中若隐若现。

辽宁丹东凤城市爱阳城村,原名“叆阳城”,在历史上曾是明代修建的一座边堡。

从爱阳城村向北1.5公里,便是头台子长城。沿着铺满松针的小道向山坡上走去,沿路不断见到碎石。继续往前走,小道旁的荆棘变得越来越茂密。灌木丛下,一道1米高的石墙若隐若现,一路绵延向上……

“这道墙,很可能就是明长城东部第一关——镇朔关的遗迹!”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文博科科长李辉指着石墙遗迹介绍道:“这道石墙从山脚一路向上,长度有460多米。”

寻找“第一关”

关口附近,专家在地面上发现明代碎瓷片,这也成为关城存在的佐证。

寻找“第一关”

为了保护城墙,爱阳城村村民集体将靠近北墙的田地向后退了7米。

《全辽志》记载:“镇朔关,叆阳城北三里”。不过,对于镇朔关的确切位置,学术界一直有争议。

2018年,李辉通过卫星影像发现,头台子长城附近的一处山坡上,出现一道发白的线条,很有可能是一道石墙。

一般关城都设置在两山之间的山峡,难道镇朔关建在山坡上?得知李辉发现的新线索,凤城市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高兴东也迅速赶到现场,开始寻找遗迹。果然,在茂密的灌木丛中发现了石墙。“我们之前也来过很多次,但都是夏天,有几次都到它身边了,可因为丛林太繁茂,都没有发现这段石墙。没想到最终通过卫星影像找到了。”

“我们推测,石墙上覆盖的土层薄,植被生长得缓慢,因此从卫星上看,和周边颜色不同。”李辉告诉记者,在发现石墙后,自己和高兴东再次对山体周边进行了调查,终于摸清了这段遗迹的形制。

“这段石墙的位置和文献记载一致。关城三面有墙,面向长城外的一面是壕沟,可以看出除了防御功能之外,关城最大的作用是互市。”李辉告诉记者,除了石墙和壕沟遗迹,在山下头台子遗址四周的耕地里,还散落着大量明清时代的碎瓷片,这也成为关城存在的佐证。

寻找“第一关”

以往爱阳城村村民搭建的院墙,疑似使用了长城城砖。

寻找“第一关”

爱阳城曾经是明代辽东的军事重镇,如今北城墙保留较为完整。

长城保护,不仅需要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更需要村民齐心协力。82岁的戴玉普是爱阳城村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自家后院儿的菜地紧贴着爱阳城的北墙。过去,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不足,拆下城墙砖砌院墙盖房子。不过最近,村民们在自家菜地与北墙之间竖起了一道栅栏。“为了保护城墙,我们全村老百姓协商,所有靠近北墙的田地,集体向后退了7米。”

目前,镇朔关的调查认定工作还在继续。爱阳城的保护利用工作已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的建设当中。其中,新建的“叆阳城历史陈列馆”即将进入布展阶段。随着石墙的发现,关城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本报记者李博文刘平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