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遭遇密集监管,后续影响怎么看?

2024-06-26 17:34:32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银行理财业务遭遇监管密集关注。据第一财经报道,未成立理财子的中小城农商行存量理财业务将被要求限时清零。同时,据21世纪经济报道,某地金融监管局向辖内信托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将对银行和信托合作时存在的4类问题进行整改。监管频频出手,叠加手工补息余波之下,大行季末存款需求可能超越往年,会对理财业务造成怎样的影响?

▍2018年理财新规早有规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成立独立的理财子公司,与母行业务剥离。

2018年颁布的理财新规第14条早有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目前来看,具备条件的银行基本都已经成立了理财子公司,截至6月2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成立31家,另有浙商理财已经获批,即将成立。未获批成立理财子的银行中,沪农商行理财规模超过1800亿元,另有14家银行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部分经营稳健的银行有望获批拿到牌照。

▍存量理财业务中,理财子规模占比已经高达83.85%,小型城农商行理财存量规模压降后可能转为大行代销,对理财业务整体影响较小。

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存续规模为22.47万亿元,占比已经高达83.85%;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续数量分别为103、127家,规模分别为2.18万亿元、9865亿元,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8.15%、3.68%。存量理财规模压降后大概率转为大行代销,且整改时间线相对较长,因此后续影响相对较小。

▍赎回潮后,银信合作进入3.0阶段,平滑信托等模式成为理财维持净值稳定的重要抓手。

资管新规后,理财全面净值化时代到来,但负债端刚兑思维不改,数轮赎回潮的冲击使得理财越发重视资产端净值的稳定。平滑信托的本质是通过设置业绩基准控制信托SPV的收益表现,当组合实际收益率高于业绩基准时,超额收益被储存起来,当组合实际收益率低于业绩基准时,被储存的超额收益被释放出来,达到“以丰补欠”的效果,同时业绩基准可以高频灵活修改,一对多信托SPV可以接受多个理财产品的申赎,在各个产品之间转移份额,成为维护净值稳定的重要抓手。

▍但银信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调节收益、隐藏低评级债券、不当交易和不当使用估值方式等问题,引发监管关注,后续理财净值波动可能加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14日某地金融监管局向辖内信托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针对信托公司配合理财公司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产品间交易风险资产,为现金管理类理财违规投资低评级债券、违规嵌套投资存款提供通道,配合理财产品不当使用估值方法等问题进行排查,要求扎实推进整改。后续来看,理财运行将更规范化,但少了平滑机制,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理财投资中拉久期、加杠杆等操作会更加趋于谨慎。

▍手工补息余波下,大行相比往年,6月季末更缺负债,理财季末回表可能高达1.5万亿元。

由于母行季末考核、理财产品到期设置等因素,历史上季末理财规模多为环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这一现象在母行存款压力较大的3月和6月尤其明显,两者2018-23年环比降幅均值分别为1.30和1.27万亿元,今年6月理财规模环比或将下降1.5万亿元左右,但预计影响在7月第一周就会消弭,对债市并无太大影响,市场无需过多担忧。

▍预计下半年在理财子的冲量发力之下理财整体规模将会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关口。

从历史数据来看,理财子整体素有在下半年冲量发力的惯例,其中国有行旗下理财子更为明显,2019-21年国有行理财规模下半年的增量占全年增量的比例分别为180%、145%、165%。我们预计,在国有行的带动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关口,甚至有望冲击赎回潮前的高点,“资产荒”的压力之下债市也料将随之走强。

▍风险因素:

测算结果由于样本覆盖不完全及数据可得性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政策变动超预期;市场波动超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