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16部门联合发文,体重管理为何不只是个人私事

2024-06-26 18:17:00 - 澎湃新闻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加强相互提示和监督”……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实施方案》提到,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体重管理”是个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流行的词汇,但还很少出现在国家部委的正式文件里,因此意义不容小觑。

每个人当然应该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多项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密切关系,比如超重与肥胖问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都有关系,是这些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肥胖的比例也在快速提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其中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众应当明白,体重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从人口健康程度、医疗承载能力的角度看,快速增长的体重也是个社会问题,并且需要用配套的公共政策来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体重管理”,这与单纯的减肥并不完全一样。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说,其侧重点在“管理”二字,目的主要是养成自律的意识,这也让社会公众对为何管理、如何管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实施方案》的内容,落脚点正在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积极营造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提升体重管理科普能力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恰恰是形成一种更加清晰的社会认知和氛围,让更多人自觉地管理体重。

就在前两天,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这款药物也被称为“明星减肥药”。这则消息得到了舆论高度关注,甚至有媒体在探讨该药进医保的可能性。这些都展现了减肥议题的严肃性:减肥不只是社交平台的热搜话题,它需要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下被认真地审视。

除了公共政策之外,“体重管理”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投入。《实施方案》提到,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等,这些新赛道都需要相关行业的配合和参与。人们也期待着公共政策可以和企业创新积极互动,通过完善产业链,为人们实现健康生活提供更多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对“体重管理”再怎么强调,终究还是需要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应当从这份重磅文件里读懂“体重管理”的意义:管理好体重不光是为了得到一个好身材,更是为了过上健康的生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