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2024-06-26 21:53:03 - 媒体滚动

转自:经济参考网

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绵竹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要求,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繁荣经济、优化结构、增加财税、助力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绵竹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7.13亿元,占GDP比重65.5%,对绵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5%,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1.51亿元,占GDP比重68.3%,对绵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绵竹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硬核”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政策是资源、是导向,更是力量。好政策一旦“落地生金”,必将释放源源动力。

绵竹市现有市场主体共计4.6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78万户、民营企业0.88万户,民营市场主体占比98.9%。为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绵竹市作为全国唯一连续27年召开“6·26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的县级市,通过兑现奖补、表扬先进等形式,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四川鑫伟川铝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研究、设计生产、制作各种铝型材产品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铝业公司。日前,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新建成投产的5条挤压生产线和2条喷涂生产线正在技术工人的操控下赶制订单。“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在绵竹市委、市政府各项利好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下,我们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抢占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四川鑫伟川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津说,近年来,通过政府“真金白银”的政策引领,企业一路向好发展。截至目前,已实现工业产值2.1亿元。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需要政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充足的养分。近年来,绵竹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稳增长政策,还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针对性出台了《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绵竹市抓好重点领域经济运行工作推动2024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政策措施》《绵竹市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绵竹市就业车间管理办法》等各类别政策措施,不断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广大企业家是绵竹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最特殊的人才资产、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在绵竹市委主要领导看来,要促进民营企业向“新”求变、大有可为,就要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为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注入信心和动力。近三年来,绵竹市“6·26”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及系列活动共发放奖补资金超亿元。2023年,共累计奖补295家市场主体和145位个人,发放资金9095万元。其中,民营企业奖补270家共计8821万元,占比97%。一系列政策的赋能和“真金白银”的加持,让民营企业能够在绵竹安心创业、大胆发展、提速前进。

科技创新提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撑起绵竹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则是观察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口。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纵观绵竹经济发展,白酒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白酒产业中,首看剑南春这朵“金花”。近年来,作为川酒龙头企业之一,剑南春集团公司在行业内吹起智能制造转型的“新风”,围绕“智能酿造”这一关键词,针对生态环境特性、浓香白酒酿造工艺以及新时期消费者对白酒品质的更高要求,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专利技术。通过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打造微生物研究所、酒类技术研究所,以及推动智能化改造等举措,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绿色酿造,奋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这样的认知在剑南春集团公司上下早已成为共识。走进剑南春集团公司机械化酿酒车间,润料、拌和、打量水、打笆、翻笆、吃曲、收堆等酿酒环节都实现了主要工序智能化、机械化;在灌装车间,一条自动化生产线,1小时可灌装1.2万瓶成品酒;在新建的谷壳清蒸车间,拥有国内首创的稻壳清蒸一体机,可实现对谷壳清蒸的全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集中控制。同时,还对包装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AI视觉识别代替人眼,可以实现对包材(玻瓶、商标、瓶盖)的视觉缺陷检测。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今,剑南春集团公司集成了许多最新的独创“硬科技”,实现了传统酒企向生态酒企再到智慧酒企的转变。

在绵竹市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中,像剑南春集团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主营钛白粉生产、销售,一直扎根于绵竹,与绵竹共成长。作为四川省进出口样本企业,该公司产品半数以上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钛白粉出口量的10%,占四川省同行的50%。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7亿元,净利润3.7亿元,税收1.15亿元;其中出口15万吨,出口额20亿元。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在自动化打包车间内,一袋袋钛白粉从机器上鱼贯而出;智能化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各种生产参数,并在电脑上及时解决各类突发问题;仓库外,一辆辆待装的货车排起了长龙……在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蓬勃活力。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我们公司积极践行‘双碳’战略,不断巩固提升绿色制造优势,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及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提升,加大对传统技术的升级。”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礼华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公司引入SAP项目,以供应链改革为切入点,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促进管理改革创新。截至目前,公司自动化改造项目已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通过精细管理,强化废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实现提质增效。

尹礼华表示,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立足“生产经营、科研创新、管理改革、党建文化”工作布局,沉下心来搞经营,沉下心来搞科研,沉下心来搞管理,聚焦年度产销目标,实现效益新突破,为绵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民企力量。

观念一转天地宽,向“新”而行,奋力求“质”。绵竹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犹如一场“车间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正在竞逐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营商环境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发展环境好不好,民营企业最有发言权。

“政府相关部门在项目建设所需的建设用地、村道改建、征地拆迁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说起近年来绵竹营商发展环境的变化,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晓春表示,大唐国酒生态园项目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这也是剑南春快速发展的最大底气。他的话,道出了绵竹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绵竹市红森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酒瓶的企业。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电气、人工成本涨价,产品降价……今年以来,该公司总经理罗家建深切感受到大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压力。“为助力公司走出困境,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干部多次走访,了解企业困难,在税收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也在拓展市场方面积极牵线搭桥。”罗家建表示,公司也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千方百计节能降耗等措施来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公司已销售了两亿八千万只啤酒瓶,一千万只白酒瓶。

绵竹:向“新”求“质” 民营经济增活力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为。为了让民营企业充分享受“阳光雨露”,绵竹市在产业布局、政策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深耕细作,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恳谈会、沙龙活动、专题协调会等形式,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还在营商“软环境”上下硬功夫,强化“店小二”意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

2023年以来,绵竹市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队伍,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77户。今年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2.2%。

企业有活力,经济有动力。绵竹市始终把民营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家人,用真心厚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沃土,全方位护航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