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见丨“一刻钟”为人民群众点亮“小确幸”

2024-06-26 09:34:10 - 西部网

以家为圆心,在15分钟步行半径内点亮生活中的“小确幸”,邂逅生活中的美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已成为衡量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的新标尺。

一刻钟是时间的长度,是为民的速度,是民生的温度,是惠民的刻度。一刻钟的便民生活圈,能够让人民群众的烟火气更浓,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生活品质也更高,进而让幸福的底色更浓。当前,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延伸基层政务服务“半径”,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已经成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经之路。

“一刻钟”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在身边的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地方,只有更多地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情和小问题,才能在点点滴滴的获得感中汇聚幸福感。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清理、理发、测血压、暑期看护、日间照料等服务,能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家门口的包子铺、走两步的菜市场、社区老年食堂和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也都正在让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在人民群众身边更加地完善起来。利用边角地建起来的口袋公园、城市书房、健康步道等等,也推动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着质和量的改变。

“一刻钟”让人民群众体验得到在改变的服务。过去的服务,更多是人民群众找上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办事耗时耗力,体验感极差。如今,“放管服”体制改革延伸了基层政务服务“半径”,让更多的服务在群众家门口。同时,改变服务的理念,主动地上门去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在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为民真心。

“一刻钟”让人民群众感知得到在发展的服务。时代在发展,服务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搭上数字快车道,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让智能化、智慧化的生活痕迹随处可见。同时,上门经济的兴起,快递和外卖到户的便捷,邻里社区在微信小程序上点单,着实让人民群众有了智享生活的感受。

新时代的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是科技化和数字化的政府。在“一刻钟”的服务圈建设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效,当然会以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服务向时代、向人民交卷。(孙丽)

编辑:王佳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