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爱跳槽?究竟谁是“一人公司”的推手?

2024-06-26 23:54:44 - 北京日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年轻人为何爱跳槽?究竟谁是“一人公司”的推手?

《一人公司:失业潮中的高新技术工作者》

卡丽·莱恩著李磊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职业的“忠诚度”都是代际观念冲突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老一辈无法理解年轻人喜欢跳槽,年轻人则看不上职业的“稳定”,甚至认为“忠诚”只不过是跟不上时代潮流、掩饰内心怯懦的借口。

这种巨大的代际差异,并非仅仅基于观念,也基于经济形态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变化。卡丽·莱恩在《一人公司:失业潮中的高新技术工作者》中写道:“如果风险和无常是就业‘新模式’的内在组成部分,那么个人创业的风险确实不会比在一家公司度过职业生涯更大。忠诚已经成了一个旧时代的标志……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劳资相互忠诚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已来,只有经济独立,才会产生思想独立。”

对于白领而言,失业成为职场生涯的“必备步骤”,就业关系从与一个雇主的长期关系转变为与多个雇主的连续工作关系。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情况体现得更为明显。卡丽·莱恩的“一人公司”概念,就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视为“独立承包商”式的“一人公司”,职业生涯由面对不同雇主的一系列工作组成。

卡丽·莱恩通过18个月田野调查、9年跟踪寻访,与400多位高新技术行业的失业者深入交流,剖析“一人公司”现象。在精英主义的引导下,白领很少将自己的失业归咎于“制度”或雇主,而是倾向于责怪自己,或将失业视为全球经济中商业周期和竞争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工作都变成临时性质,不再存在职业忠诚。

《一人公司》写道:“对那些因大规模裁员或关厂而失业的制造业工人,白领往往缺乏同情心。不少人会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来责备刚失业的蓝领邻居们没能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被裁员打了个措手不及的白领也一样冷酷地将他们阶层下滑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由于深陷管理界精英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将职业失败等同于个人缺陷),被淘汰的经理人往往会把裁员看成自身存在不足的证明。”

在卡丽·莱恩看来,“一人公司”的这种自立姿态,使人放弃了“可以让他批评前雇主或那种让就业日渐不稳定的庞大体制的立场”。他们明确否定了以往对忠诚、安稳和劳资间社会契约的思考方式。

不稳定就业并非个体所造成,甚至不是单个国家所造成,它遵循的是那条“基于工业化、移民、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而发展出的历史轨迹”,最典型的就是离岸外包,大量长期工作被短期工取代。这一趋势极具争议,政治上也颇为微妙,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反抗之力。

“一人公司”算是一种融合式的反抗,这一群体将自己视为自愿全面投身全球经济的参与者。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的自主性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好处,比如并不能让他们更快找到工作。

有趣的是,用人公司不仅仅接受“一人公司”的存在,甚至还是“一人公司”理念的重要推动力。他们通过励志书籍、商学院课程、主流媒体报道等多种手段宣扬个体的“自立”,让职业生涯管理成为一门“显学”。防止员工对公司投入情感,可以确保他们“被扫地出门时不会转身上天台”,但这恰恰是将维护劳资间社会契约的重担完全转移到了个人这一边。书中写道:“他们免除了雇主提供再培训或避免将工作转移到海外的责任,以免被视为他们自己所定义的那些依赖别人的配角,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自力更生。”

“一人公司”当然也有积极意义,它让许多个体投身于经济浪潮中,不断通过调整自己寻求适应。但它的暗面也显而易见,虽然在卡丽·莱恩的采访对象中,大多数人依靠积蓄和配偶收入维持着家庭生计,也没有失去房子或缺衣少食,但“这掩盖了一个事实,即那些旨在保护失业者的公共和私人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成其目标”。

书中继而分析道:“职业生涯管理否定了所有大于个人的实体的效用,从而掩盖了一个事实,即个体工作者和公司并不是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签订的雇佣合同,他们获取资源的能力是不平等的,而法律也更有利于公司而非个体工作者。公司不可能再承担的责任大部分已转嫁到了个体工作者及其家人身上,他们接受了,因为他们也想象不出其他选择。然后他们又凭借伴侣关系、家庭凝聚力和节俭等更宽泛的文化叙事,将这些牺牲重构成了道德成就。”

所以,人们在努力追求个体经济独立的同时,更要质疑权力机构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

(作者为专栏作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