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沙海复绿 采用自主研发“沙膜”技术攻克沙漠种植两大核心难题

2024-06-26 22:26:10 -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旭    

每经北京6月26日电(记者石雨昕)6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加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绿色创新发展”主题媒体采访活动时了解到,中广核和田地区洛浦县万亩沙漠治理项目已于2024年4月正式开工,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施工现场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该项目采用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沙膜”技术(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改造沙漠土壤,有效固定流沙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大规模作物种植奠定了基础。

万亩沙海复绿 采用自主研发“沙膜”技术攻克沙漠种植两大核心难题

据了解,洛浦万亩沙漠治理项目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洛浦县多鲁乡,总覆盖面积约1万亩,总投资约1亿元,项目包括场地平整、管线水路建设、沙漠土壤化改造、种植等,选址项目创新采用地下和地表水结合使用方式,科学、高效利用水资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沙漠种植面临两大核心难题:水肥极易流失与风沙灾害威胁。

一方面,沙漠种植灌溉过程中水极易流失,并且降雨量与蒸发量完全不匹配。以南疆地区为例,年自然降水量仅25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两三千毫米,因此,水和肥料的保存和利用是进行作物种植的一个关键。

另一方面,6月至8月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但此时该地区风沙尤为严重,流动沙丘一旦被强风吹动,作物可能被连根拔起,特别是在作物生长的早期阶段危害更大。

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项目采用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沙膜”技术,在沙地表面20厘米处施加植物纤维黏合剂,使原本离散的沙体能够保水、保肥,形成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结构。同时,通过使用特殊材料固沙,有效固定流动沙丘,为作物生长提供了稳定的依托基础,解决了风沙大导致作物连根拔起的问题。此外,技术中含有的高分子材料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繁殖,进一步优化了作物生长环境,对提升沙漠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通过牧草种植,该项目每年可新增苜蓿等干草饲料供应约3000吨,满足400头牛或5000只羊的饲草需求,促进当地畜牧业协同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