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二十四节气入题,北京中考化学卷关注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

2024-06-26 21:08:00 - 新京报

今年,嫦娥六号也写进了北京中考化学试卷里。6月26日,北京市特级教师、基教研专家以及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进行试卷分析时表示,化学试题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尤其关注北京市初中化学课程实施的实际。试题多源于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发展新成果均写进情景素材,将对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国家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结合了起来。

嫦娥六号、二十四节气等入试题

专家介绍,选择题中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题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评判大气水体污染防治措施,帮助考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的信念。“能源绿色低碳高效转型”主题试题,考查考生从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让考生体会化学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也写进了试题,以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材料和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让考生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的重大贡献。

试题还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二十四节气”主题试题,在考查核心知识和化学观念的同时,让考生感受到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生活现象解释题涉及了老北京“九门走九车”,既体现了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又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凸显了首都特色。

专家认为,试题素材选取范围宽广,来源包括教材、学科实践活动、新闻报道、科学文献等;素材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数据表、曲线图、微观示意图、实验装置图、设备流程图和生活场景图等。例如,第31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以硫酸钠为原料制备硫化钠”的部分生产工艺,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基于原子守恒、物质转化等化学观念,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措施等。

趣味实验“彩虹管”等考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专家介绍,今年试题注重对基本实验的考查,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关注初中化学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思路与方法,考查考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实验探究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试题关注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运用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制备、物质检验和性质探究等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推理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

解析中,多位专家提到了第38题的趣味实验“彩虹管”,该题以黑枸杞浸取液制作“彩虹管”为情境素材,是对教材素材“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拓展,实验原理是核心反应酸碱中和,体现了对教材的回归、对学科本体的回归。

“以考生熟悉的化学反应为依托,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试题激发考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为考生未来进行化学实践活动提供素材,推动科学教育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专家评价道。

“试题稳中求进,在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保持稳定,在问题设计、呈现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专家举例介绍,例如,基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选取“科普阅读理解”栏目的素材。科普短文介绍供氧方式和多种制氧原理,使考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对改善生活品质的影响。题目考查考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教学开展以化学学科为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跨学科实践活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整合功能。

新京报记者刘洋

编辑缪晨霞校对穆祥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