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塑造平凡英雄”是与观众同频共振的新路
近年来,中国电影、电视产业走上“快车道”,尤其北京围绕重大主题创作了诸多新时代影视作品,接连获得了突破性艺术成绩。其中电影《长津湖》以57.75亿元票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目前稳居中国电影票房榜榜首,《战狼2》《长津湖之水门桥》《红海行动》同样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让“边学党史边追剧”在年轻人群体中成为潮流,《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均取得不俗成绩。这些作品也为我国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在思想开掘、艺术表达和视听制作等各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7月26日,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分论坛上,导演、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于冬,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导演张永新,演员于和伟就“新时代的影视精品创作”展开对话,围绕新时代重大主题影视创作有哪些突出的艺术创新和突破、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打动人心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聚焦真实人物,展现时代风貌
“我在2009年第一次接触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就是《建国大业》。”黄建新回忆,那时重大主题电影拍得好,规模巨大,但就是市场不好。当时在经济领域有一个词叫“注意力经济”,于是黄建新决定用最多的好演员和明星来演这个电影,首先提升电影的传播度。“我们原来想的是邀请三十几位,结果剧本发出去之后就不停增加,最后到了187名演员。”
在拍摄期间,《建国大业》也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作为重大主题的全新创作方式。比如电影中描写了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和当地老百姓一起跳秧歌舞,朱德、周恩来兴奋地唱《国际歌》,“这些都是人性常态化的一些表现,让观众觉得这些领袖人物原来和老百姓那么亲近。”在全新的创作方式之下,2009年,《建国大业》一经上映便获得不俗反响,问鼎当年的票房冠军。“这个经验对我们来讲很重要。”黄建新说,“要做一部好的重大题材作品,首先你得有诚心,得想办法给它拍好,同时你还得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博纳影业近些年来致力于主旋律电影创作,并摸索出一条能够与市场共赢、与观众同频共振的新路。从2013年的《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决胜时刻》《中国机长》《烈火英雄》“中国骄傲”三部曲,再到2021年的《长津湖》《中国医生》,这些主旋律电影均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取得共计约220亿元票房。“我们塑造的是普通人,塑造的是平凡英雄,这跟美国电影这些年完全不一样。美国电影这些年更加走向超能力、超级英雄、科幻英雄。而我们表现的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缉毒警察、消防员、飞行员、乘务长,包括海军陆战队的普通战士,《长津湖》里钢七连的基层官兵……所以我们的聚焦源自于真实人物,我们聚焦的是时代英雄、时代精神风貌。”于冬表示。
与年轻人思想产生同频共振
在拍《觉醒年代》时,张永新并不敢想这部作品最终的播出效果。直到看到平台数据,张永新内心特别激动,“这部剧最大的观看人群是90后、00后的年轻朋友,占比约在67%以上。”张永新始终在思考为何年轻朋友能如此喜欢这部作品,直到他收到了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党支部发来的一封信,他们总结这部剧最吸引他们的是“真”——真心、真情、真实。《觉醒年代》中有一个桥段是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夜,我国的外交官们坐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那场戏编剧龙平平在写的时候便号啕大哭。张永新表示,那场戏做后期的时候,音乐总监凌晨两点给他打电话说,心里觉得很憋屈,想去喝点啤酒,因为内心感到了“屈辱”。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给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包括我们自己一个最真实的感受。”张永新回忆,《觉醒年代》有一个场面是李大钊去和工人朋友们做交流。那场戏剧组搜罗了近400名群众演员。张永新原本担心大家会难以进入状态,结果伴随着演员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喊出那一句“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片场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和年轻朋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频共振,是因为我们都基于一颗热爱这个国家的心,基于对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荣耀感。这才是一部剧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唯一路径。”
演员塑造人物,功课在戏外
“想要塑造好人物,功课是在戏外的。”于和伟说。
在《觉醒年代》中,于和伟饰演了陈独秀。从演员角度,他认为塑造人物要回到老方法上,即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去体验生活,到生活里去找到真实的人物。而像陈独秀、曹操这样无法“体验”的角色,他便要通过读书来吃透。“在接《觉醒年代》之前,我还没看剧本,就已经开始看大量那个时代的资料和文章了。”
在于和伟看来,真实是塑造人物的首要标准,“演员要把角色还原成‘人’,尤其是历史名人,他的烟火气、温度、喜怒哀乐,大到人格,小到缺点,都要有。尤其是小缺点,恰恰需要抓住。真的塑造成完人,观众可能就不信了。”“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生动、有趣。有意思了才能有意义,没有意思就无从谈起关不关心。
“作为演员,生活是发掘不尽的宝藏。演员要观察生活,要靠近生活,同时要思考。演员是生活的相伴者。”于和伟说。
新京报记者张赫李木易
编辑佟娜
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