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旅游目的地,海口、太原、长白山池西区有啥“心法”?

2022-07-26 21:00:14 - 媒体滚动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分析“十四五”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目标,有力增强了旅游业变革、创新和发展的信心。为营造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良好氛围,《中国旅游报》推出“旅游会客厅”系列访谈,邀请业界人士畅谈发展优势、实践成绩、创新措施和工作思路等,推动交流互鉴,共促高质量发展。

往期,我们为大家带来了韶山、兰州、全南、大同、奉节、长沙、武夷山、石家庄、乐山、成都、福州、承德、苏州、秦皇岛、敦煌旅游发展经验分享,本期,我们来看海口、太原、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如何打造旅游目的地,有哪些心得和方法。

01

海口

打造旅游目的地,海口、太原、长白山池西区有啥“心法”?

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做好自由贸易港排头兵

——访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可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海口被列入旅游枢纽城市。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海口如何全面推动旅游文体产业提质增效?近日,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可围绕海口旅游资源特色、发展情况、发展思路等作了分享。

问:海口成为旅游枢纽城市,请问您怎么看?

王可:海口被列入旅游枢纽城市,体现了国家对海口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为海口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时期。目前,海口正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机遇,聚力打造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我们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做基础,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做重点,围绕建设大型旗舰型旅游吸引物和大型文化体育赛事做突破点,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同时,充分发挥海口文化底蕴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入挖掘海口文化元素,形成具有海口城市特色的国际旅游消费产业链,推动海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问:请您介绍一下,海口建设旅游枢纽城市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王可:海口也叫“椰城”,是“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海口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曾于2020年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19年以来,海口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文史不断融合发展,旅游业态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逐步形成了以滨海度假、会奖旅游、旅游购物、主题娱乐、乡村休闲、海洋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一是旅游彰显文艺范儿。来海口旅游、看演唱会渐成潮流,云洞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成为海口城市旅游新地标。二是健康运动游成新潮流。随着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落户海口,中国足球男子、女子超级联赛,亚运会帆船选拔赛等大型竞技体育赛事先后在海口举办,海口体旅融合不断深化。三是文史游呈现多元发展趋势。琼台福地、五公祠、秀英炮台、丘海故居等丰富的文史资源,通过挖掘、包装、策划,得到了活化利用,逐渐形成了特色的文史旅游线路和文化特色商业街区,让更多文史爱好者白天有地儿玩、晚上有景看。

此外,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旅游业确立为三大主导产业之首,在税收、土地、金融、邮轮游艇、免税购物、免签旅游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不仅为“十四五”时期海口旅游升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对海南旅游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海口正在充分把握战略叠加机遇和溢出效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培育旅游发展新亮点,释放旅游发展新动能,重塑旅游产业格局和趋势,推动旅游产业形态深度变革。

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海口为境内外游客提供了哪些便捷的可进入条件和交通转换条件?

王可:随着“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海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的区位优势越发凸显,旅游枢纽地位不断强化。目前,海口初步形成了“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通景公路、旅游连接线、乡村旅游公路实现了全部景区景点间的互联互通。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海口段对海口海滨资源具有较强的串联作用,对旅游拉动作用明显;新海港、秀英港、南港等码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过海旅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美兰机场二期工程已交工验收;海口城际轨道交通顺利开通;海口东站、美兰机场和三大港口的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海陆空立体大通道格局带来更多客流,2019年,海陆空交通枢纽全年客流量突破4000万人次。此外,海口还积极融入全国高速网、物流网,全球海上航运网、空中航线网,为外地游客到海口提供了庞大且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支持。

下一步,海口还将发挥全市国际航空、航运枢纽优势,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多方位、全系统、高标准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出入境信息化建设,稳步开通国际航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为广大群众和来琼外国人提供更为便利的出入境服务。

问:今年,海口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王可: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游客在海口看什么、干什么、吃什么、买什么,努力把游客吸引住、留下来、形成消费,全面推动旅游文体产业提质增效。下半年,海口将扎实开展10项工作:一是着力打造旗舰型旅游项目,包括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出全球最大单体免税旅游购物中心、加大优质旅游项目招商力度等。二是持续推广海口一、二、三日游线路,塑造海口都市休闲游形象。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做大夜游经济。四是构建具有海口元素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五是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做强游艇帆船旅游、做好康养旅游、做精生活方式游。六是提升涵养城市文化气质,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文化演出市场、打造城市文化印记等。七是发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引领作用,吸引品牌赛事定期定址落户海口,发展冬训、青训产业,增加体育旅游吸引力。八是创新旅游营销推广手段,多开展主题推广活动。九是提升旅游文体行业管理服务效能。十是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提振文旅消费市场。(作者:王赵洵) 

02

太原

打造旅游目的地,海口、太原、长白山池西区有啥“心法”?

再现“锦绣太原城” 构建联动发展大格局

——访山西省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师旭东

太原是山西的省会,也是国内外游客进出山西的主要枢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太原列为旅游枢纽城市。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师旭东就推进旅游枢纽城市建设作了分享。

问:您如何看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太原市确定为旅游枢纽城市?

师旭东:太原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太原以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太原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为目标,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悠久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晋祠、永祚寺双塔、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彰显着古老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生态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汾河公园、晋阳湖公园、双塔公园等公园遍布城市;10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辐射周边的高铁、高速公路网,遍布全市的星级饭店、宾馆、酒店、民宿等,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创造了“游览太原”“品尝太原”“购物太原”“商务太原”的便利条件。

问:太原市建设旅游枢纽城市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师旭东:在今年2月下旬召开的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太原市市长张新伟表示,太原将全力打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推出民俗文化游、太忻休闲游、冰雪欢乐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有机串连全市景区景点,形成全域旅游“一张网”,加快建设旅游枢纽城市。

近年来,太原市在持续推动晋祠—天龙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围绕西山生态文化、汾河历史文化等,推动大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晋商博物院、晋阳湖公园、太原植物园、太原方特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或完成提升改造对外开放,形成文旅资源产品矩阵。“旅游+”“+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得到优化。

近年来,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外联高速环、内有快速路的棋盘式道路网络布局,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运营,各县(市、区)间基本形成“半小时通达圈”。东西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太原二环高速建设推动城市框架向外扩展,周边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大西高铁、太焦高铁建成通车,尧城通用航空基地投入使用,以太原为中心的“大太原”旅游格局逐渐形成。如今,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加快建设,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在提升太原市交通枢纽地位的同时,也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目前太原市离旅游枢纽城市目标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师旭东:太原位于北京与西安两大国际旅游城市连接线的中点,是北京—山西—陕西旅游黄金通道上的重要城市。然而与北京、西安等旅游城市相比,太原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还有许多的欠账要补。

在优化旅游目的地布局方面,太原市将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以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牵引,推进晋祠、天龙山、龙山等景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实现景区景点集中连片打造和高质量发展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旅游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在构建服务体系方面,太原将依托东西山旅游公路,推进狼孟古道、雁丘古道等54个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推动形成“一心一环一带,三横七纵十连线”的旅游公路网格局,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接下来,太原将牢固树立省会城市率先发展的理念,在“一体化”“高质量”上下功夫、求突破、见实效。以“5G+智慧旅游公路”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理念,加快推动交通与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全市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打造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问:“十四五”时期,太原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动旅游枢纽城市建设?

师旭东:“十四五”时期,太原市旅游业将聚焦“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抓住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晋中一体化重大机遇,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文旅深度融合为路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太原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谱写“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文旅新篇章,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太原方案。

为推动旅游枢纽城市建设,太原市将强化国际国内双向开放。一方面要对内开放,加强区域协同,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城市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组团城市半小时交通路网。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共同体。同时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开放,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加强与日韩、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互鉴活动等,扩大太原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朋友圈,提升枢纽城市区域竞争力。

高质量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目前,太忻一体化经济区2022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雄忻高铁也已开工建设。雄忻高铁建成通车后,从太原到北京仅需1.5个小时。高铁沿途覆盖五台山、雁门关、禹王洞、晋祠等知名景点,将增强景区的吸引力。随着各项建设持续推进,太原文旅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作者:王文华)

03

吉林

打造旅游目的地,海口、太原、长白山池西区有啥“心法”?

做好全域旅游文章 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访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委书记、区长赵兴利

近年来,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池西区具有哪些优势?未来有何发展计划?近日,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委书记、区长赵兴利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专访,就池西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分享。

问:旅游业是池西区的支柱产业,您认为池西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具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赵兴利:池西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主要包括区位、交通和业态资源三个方面。

区位优势方面,池西区位于长白山西麓和白山—长白山“两山”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中部生态经济区,是“松东一体化”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交通优势方面,池西区构建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和健全、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成为“环长白山六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

业态资源优势方面,池西区构建了“7974”全链条旅游业态(7个旅游景点、9个城市旅游业态、7个乡村旅游点和4个特色街区),将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延伸为“食、住、行、游、购、娱+运动+康养”,提高旅游产品的层次和质量,提升游客的满足感和体验感,特别是将康养和运动深入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当中,重点打造了泰格岭山地运动公园和红松溪谷度假区等特色旅游业态,让游客在游览观光的同时,既可以来一场清新洗肺的养生之旅,又可以来一场户外运动的有氧之旅,进而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深入转变。

问: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池西区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赵兴利:一是在体制机制上全面创新。我们将长白山西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下移至中心城区,是省内首创的“景区游客中心+城市集散中心”的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综合体,走出了具有池西特色的“景城一体化、城镇旅游化”道路,带动了中心城区发展,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压力,促进了城镇化、延伸了消费链。二是在公共服务上更加通达。连接北京和长白山的京沈—沈白高铁,将于2024年正式通车,远景规划年双向客流量6000万人次。长白山机场也在扩建中,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达200万人次。同时,我们还开通了旅游公交、乡村旅游专线,建设了城市慢行绿道、环山骑行道等。2018年,还开通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敦化六鼎山景区直通车。三是在供给体系上四季联动。全面推进“避暑+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了“山上一个5A、山下20个业态”的全域景区化格局,核心产品更突出、配套产品更全面,构建起四季全时的旅游吸引物体系。

问:“十四五”期间,池西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赵兴利:“十四五”时期,池西区将实施“1+N”旅游融合创新升级工程,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旅游+健康”“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服务”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模式,立足传统旅游业特色优势,延伸产业链条。以旅游业为基础促进一二三产相关资源深度融合,打造“旅游+”产业集群,不断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态、研发新科技、提供新服务,构建全域型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旅游+健康”方面,池西区将依托长白山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中医药和森林健康养生资源,推动其与旅游业融合共生、相互促进,为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高质量康养服务,全力建设全民健康、生态宜居、全国一流的健康养生示范基地。“旅游+冰雪”方面,将发挥长白山雪质优、雪期长的特色优势,重点推出冰雪观光、冰雪娱乐、冰雪赛事等冰雪旅游产品,提升冰雪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方面,将挖掘生态、地域、历史、民族、红色等文化精神内涵,融入池西区人民团结奋进、乐观善良的人文精神,以“传承、融合、创新”为主题,重点发展民俗文化、林业文化、创意文化等产业形态,以文化促旅游,以文化促发展。“旅游+生态”方面,将发挥长白山区域自然生态资源优势,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生态资源深度转化,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推动生态环境与旅游紧密融合,形成生态旅游产品线路。同时,大力改造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旅游+科技”方面,将强化现代科技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5G、VR、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开发设计高科技旅游产品场景应用,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服务”方面,将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升游客良好出行体验,实现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推动餐饮住宿特色化发展,优化升级商贸服务业态,培育“夜经济载体”。

问:“十四五”期间,池西区计划发展哪些旅游新业态来更好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

赵兴利:“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着重围绕生态、康养、冰雪、运动、文化、夜经济等元素持续丰富和完善新型旅游业态,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结合长白山夏天的气候优势和冬季的粉雪资源,围绕“避暑+冰雪”两大产业体系和主体定位,全面建设长白山寻龙谷文化旅游度假区、吉林省长白山大健康旅游示范区综合工程、月亮湾养生度假区、全域旅游健康步道、特色旅游温泉小镇、长白山粉雪小镇、长白山冰雪运动中心、松山民俗文化村、半岛小镇民俗风情街、夜经济载体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作者:刘冬雪中国旅游报记者刘玉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