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加入混战,电商巨头为何都盯上了“本地生活”这块饼?
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巨头们,将目光对准了本地生活。
7月26日,商业那点事儿小编发现,滴滴于近期对部分用户征求个人信息授权,提供包括美食团购套餐、景点门票推荐、目的地点评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
与此同时,本地生活领域的电商老玩家们也在整个7月动作频频:美团灰度测试“美团直播”和“特价团购”的固定入口;抖音宣布上线“搜索数据”帮助商家推动成交;小红书低调上线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拼多多也在最新版本的APP中,正式上线本地生活入口,售卖产品以连锁品牌的优惠券为主。
时间回溯至2023年初,在阿里提出包括本地零售在内的五大战略之后,今年3月,高德正式宣布与口碑合并。7月上旬,“夜淘宝”整装上线,再一次强化了本地生活、内容种草等领域在淘宝APP内的存在感。
“本地生活这块儿,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五年前,白罗京(化名)担任过某团购平台的区域招商经理,如今在北京经营着一家本地生活产品营销公司。“2018年前后,美团、饿了么、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等平台都在本地生活领域布局,各家平台抢人最严重的时候,一家店可以在四五个平台上线,每个平台补贴都很厉害。”
只不过,商业竞争总会上演优胜劣汰的戏码,即便是胜者之间也会分出一二三梯队。“高举高打”的玩法很快让一些中小平台无力“续命”。
在白罗京看来,经过上一轮电商“百团大战”和“外卖大战”洗牌之后,美团已经成为了当时本地生活领域的胜利者,而这种优势地位即使到现在,也鲜有其他平台能够取代。
“尽管在酒旅等领域,美团的抽佣可能会到10%以上,比抖音高出一倍多,但商家通常还是会把美团当成第一选择。”白罗京坦言,在本地生活领域,消费者到美团消费的目的性更强,产品的实际转换率自然也会更高,通常在3倍以上。
巨头纷纷入场,也让新一轮的“百团大战”初见端倪。只是和上一轮互联网平台“高举高打”的烧钱惯性逻辑相比,这一次,商家的付出也在逐渐变多:早年靠人力“走街串巷”拉商家进驻的车轮战似乎不再奏效,当下则需要对着后台屏幕投入一波又一波的营销费用,后者的投入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
“上一轮平台‘抢人’的时候,BD(招商)几乎都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推广。”白罗京回忆,减免佣金抽成和每单补贴是常规操作,“对于刚刚入驻平台的商家来说,在平台上线产品的成本,几乎等同于产品本身的降价成本,没有额外支出。”
时过境迁,随着抖音的强势入局,情况发生了变化。2022年12月底,当白罗京带着自家公司的产品入驻抖音直播的时候,他发现,以直播的形式推广文旅类团购产品,让他的预算“超出了一大截”。
“在产品让利30%左右的基础上,还多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成本。”白罗京表示,今年年初,团队聘请了专业的全职主播加入。“抖音直播是单推爆品的逻辑,这对主播的话术要求很高,需要主播利用‘逼单’等专业技持续抓住受众。”白罗京表示。
除了人力成本之外,流量也越来越贵了。“从前的引流很简单,谁便宜,谁就有流量。但是根据现在的算法分发逻辑,不投流,很难把握高质量受众,转化率自然也不高。”白罗京透露,有的商家在付费购买流量上花的钱,可能就会超过整体成本的50%。
在白罗京看来,当前线上消费领域的算法分发,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抖音改写了。“没办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抖音一定是未来10年的流量分发中心,增长潜力大。所以就算现在抖音的转化率不如美团,我们也还是会增加自己的预算,想把这块骨头啃下来。”白罗京说。
手握流量的利剑,面对原先以美团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格局,抖音亮出了算法的刀刃。
“抖音在2021年就为本地生活成立了专门的算法团队。”抖音算法团队的内部人员李超(化名)透露,发展到现在,该团队已经有了二十多位成员,大概是抖音核心算法团队人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工作内容是基于抖音本身的推荐分发算法进行优化。
和第一轮以美团模式为首的业务布局不同,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主体并非是外卖业务。“当前主要还是一些以‘吃喝玩乐’为主的到店业务占据大头,外卖的体量比较小。”李超表示,和抖音主端强调DAU(DailyActive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和用户每日在线时长的考核指标不同,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更看重核销率。
换句话说,本地生活的直播和内容,不仅需要有人看,还需要观看者下单,并且完成最终的到店核销。“环节更多,链路更长,这些都对本地生活业务的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超说道。
根据李超的介绍,在抖音推出的名为“巨量引擎”的服务平台中,商家能够完成精准投流的动作。“和电商以及内容分发算法不一样,本地生活算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地理因素的权重占比更高。”李超表示,和专攻内容创作投流的“DOU+”不同,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可以通过巨量引擎精准地控制流量范围,“商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地投放6公里、20公里以内的客流,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商家进行更为精细的筛选。”
除此之外,作为每日活跃用户超过6亿的流量池,抖音积累的活跃用户数据库,也是其打磨本地生活业务算法时的优势之一。“相比其他平台,抖音在训练本地生活算法模型的时候,也会利用消费者在抖音主端的行为序列。”李超解释道,这也意味着,用户在使用抖音过程中的内容偏好、停留时长等数据,都会被迁移到本地生活的算法库中去。
“更精细化的流量运营,避免无效投流,这肯定是未来本地生活业务算法的发展趋势。”李超说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基于本地生活的明争暗斗可谓此起彼伏。2010年前后,团购第一次成为市场风口。大批创业者涌入,在资本斗兽场厮杀三年之后,市场逐渐形成了美团、大众点评和百度糯米三足鼎立之势。
僵持之下,行业合纵连横加速。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联姻”,二者合并独立之后,共同占去市场八成份额。三年之后,阿里出手,以95亿美金的价格完成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而作为曾经百度发力O2O本地生活领域重要见证者的百度糯米,也最终在去年年底正式停止服务,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另一边,电商企业一路高歌猛进,为从线下获得更多流量,电商巨头们将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的玩法糅合,高调进场布局本地生活业务。2018年前后,大量资本涌入本地生活,进行跑马圈地。根据中泰证券研报统计数据,生鲜电商领域2018年共融资22笔,融资约51.1亿元人民币,各家企业“大乱斗”,也被业内人士称为“百团大战”。
热闹烧钱混战之下,仅仅两年多光景,饭团团、十荟团、食享会等中小企业在巨头挤压中黯然离场,就连获得了亚马逊B轮融资的美味七七也在成立三年后倒闭。滴滴、京东、阿里的社区团购业务也相继倒戈或是收缩阵线。当资本极速冷却,仅有拼多多和美团还在牌桌上苦苦支撑。
“前一轮电商巨头烧钱补贴的目的,其实是抢占市场份额。”在赵振营看来,在上一轮社区团购“大乱斗”中,各个平台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商业壁垒,也是导致最终“社区团购没有赢家”的原因之一。“事实证明,焦灼的战况只会让坚持到最后的人筋疲力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家平台都在尽力缩减社区团购的业务避免亏损。”
正因如此,赵振营表示,在这一轮的本地生活布局中,电商企业更需要理性的打法。“想要吃上本地生活的‘饼’,算法壁垒、精细化流量运作、用户资产变现能力,将会成为电商巨头们的制胜关键。”赵振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