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2023-07-26 10:16:43 - 上游新闻看点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01:13

《烽烟记忆1953》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志愿军将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浴血奋战,铸就不朽丰碑。

70年前的战争硝烟散去,上游新闻寻访志愿军老兵,走近“最可爱的人”,推出《烽烟记忆1953》新闻专题,讲述战斗故事,再唱英雄赞歌。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朝鲜东北部群山连绵起伏,森林密布,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战场,就在这片区域的长津湖地区,两岸山地平均海拔1300多米,冬天气候寒冷,到处被白雪覆盖,作战环境极为恶劣。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叫嚣发起“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美军陆战第一师等十万精锐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不断向北推进。1950年11月,原定从山东行至东北整训的第9兵团因朝鲜东线战事急迫,提前入朝作战。

今年93岁高龄,时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240团3营7连7班班长的沈金水回忆起入朝作战的经历,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他从山东上了火车,路过新义州时觉得当地建设得很漂亮,等到回国时发现那里被战火夷为平地,感触很深。

极寒之冬昼伏夜出急行军

1950年朝鲜遭遇了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一下火车,沈金水就发现手会被枪支粘住,寒冷是他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在这样的天气里部队需要迅速向预定区域行进,为了防止被敌军侦察到,战士们大都反穿棉衣,尽量让自己和四周的积雪同一个颜色。

沈金水随身携带的物品有工兵铲、米袋、棉被、衣服、4颗手榴弹还有枪支弹药,负重三四十斤,每天要走数十公里。一般是夜晚行军,白天用工兵铲在野外挖洞藏身。在充满冰雪的山林间,每个战士需要挖一个足够自己坐进去休息的洞。每个洞都需要挖一两个小时,沈金水说最难挖的是前几铲,后面冰块被破开融化后作业会相对容易。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白天我们不敢行动,敌人的飞机大炮比较多。有时候要走两三天晚上的山路,一走就是七八十公里。”在山林中行进时,积雪大都没过膝盖,衣服无法干透,不少战士冻伤。加上后勤保障困难,白天要防空,连米饭都没办法煮熟,土豆成了主要的食物。吃之前沈金水需要把土豆放到腋下,用体温来软化。

沈金水和战友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行军数百公里,有时会用步枪当作拐杖。

穿插到敌人阵地歼灭一支小分队

1950年11月24日,号称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十军陆战第一师等部队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由于志愿军开进过程中严密伪装,第9兵团主力部队均隐蔽进入作战区域。11月27日,在美第十军发起进攻的同一天,志愿军发起全线进攻。

沈金水所在营负责担任消灭内洞峙敌人的主攻任务,11月27日24时发起攻击,连续夺取了4个山头。被打懵的美军很快反应过来,立刻组织反击,战至29日拂晓,美军弃尸300具、榴弹炮4门,残部在飞机的掩护下逃往新兴里。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7连的阵地正好可以堵截美军行进,激战后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最终连队打死60多名敌人,抓了24名美军俘虏,其中就有沈金水抓的俘虏。俘虏被送至团部后,部队调整了作战方案,通知7连进行纵深穿插、渗透、夜袭。

此时长津湖美军部队已被志愿军分割包围,为打通联系,美军在飞机、坦克、炮兵的支援下向志愿军阵地猛扑,但均被击退。

11月30日晚新兴里战斗打响,趁着夜色,沈金水和战友们摸到了敌人的前沿阵地进行战斗,将敌军的作战计划打乱。“我们也不知道敌人的阵地是怎样的,一开始摸进去,发现他们在雪地里睡觉,被子是白色的鸡毛被,一拉拉链就能睡。我当时不敢开枪,因为一开枪就会惊动其他人,只能靠刺刀去捅,歼灭了敌人一支小分队。”

战斗时天气寒冷,许多步枪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通讯联络也不通畅。沈金水和战友们手脚均被冻伤,靠着手榴弹和刺刀同美军殊死搏斗。

历经五天四夜的战斗,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第7师第31团级战斗队(北极熊团),歼敌3191人,击毙指挥官并收缴团旗,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

加入敢死队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新兴里战斗后美军第十军全线动摇,陆战第1师仍被包围在长津湖地区,伤亡惨重急于突围。水门桥位于土古里南6公里处,是美军南逃必经之路,过了水门桥,就是黄草岭,美军一旦逃离此处就会进入平原地区,机械化部队战斗力将大大增强。

此时,沈金水所在7连连续战斗减员被编成两个排,向南推进19公里后继续投入战斗。水门桥因特殊地理位置成了争夺焦点,美军安排了一个坦克营守护着水门桥。

12月6日晚,沈金水加入了第三次炸桥敢死队,背着几公斤的炸药包向水门桥摸去。7连40多人反穿棉衣分批前进,敌人有了前两次桥梁被炸的经验,时不时会有探照灯扫过、照明弹闪过。

在离桥40米处,美军发现了沈金水和战友的身影,一梭子弹打过来,3位战士牺牲,连长也负伤昏迷。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一批批敢死队队员冲上去又倒下,没有人退缩。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我带着两个步兵和枪手去炸水门桥,灯在桥头照得很亮,枪手是为了打探照灯,我就拿着冲锋枪打碉堡,两个步兵就拿炸药炸桥。”沈金水说他当时想了个办法,将手榴弹和炸药包绑起来一同引爆,最终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第三次成功地炸了水门桥。“炸完桥后,一个连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兵。”说到这里沈金水眼眶有些湿润,“我从没想着活着回来。”

后来志愿军炸毁的桥梁都被美军修复,但是炸桥行动最大限度地迟滞了美军撤退的步伐。

搜寻敌机残骸俘虏飞行员

在1951年4月坤坪里向南进军的阻击战中,沈金水荣立三等功。次月,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沈金水再次荣立三等功。这两则简短记录,只是沈金水在朝鲜战场的缩影。

“我是冲锋枪手,打仗不怕死,部队的人都叫我‘老虎仔’的,见到敌人就想一口吃掉他。”在一次山地阻击战中,美军一个排往山上冲锋。为了守住阵地,沈金水迂回到敌人侧面,用一百发子弹的冲锋枪,一口气打死了十几个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1952年1月,一架美军战斗机被志愿军第27军高炮部队击落,随后美军直升机前来搜救飞行员,直升机又被志愿军击落。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的任务交给了七连。在零下20多度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沈金水和50多名战友在海拔1000多米的九脉山雪中奔袭,30多个小时往返4趟百余公里地搜寻。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凌晨,沈金水第一个发现了美军直升机残骸,随后搜寻发现一个身高一米九的美军飞行员藏在百米开外的松树下面。沈金水带着3名战士上前将其控制,搜缴出一支手枪、一份军用地图、一个工作包、一个指北针和手表、美金、照片等物品。

颇有头脑的沈金水当时将飞机发动机拆下,和战友们一起用棉被将其包裹后,从山上“连滚带爬”地艰难运回,这些机械设备被送往国内研究。

多年后沈金水回到老部队,看到军史馆中陈列着自己当时搜缴美军飞行员的指北针,久久地矗立并凝视着。

旧军装陪伴了他70年

1952年10月,沈金水跟随部队返回国内,日常工作以军事训练为主。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消息传来,沈金水所在连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会议,向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致敬。

沈金水听到战争胜利的消息,内心很激动,但想到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他心情也很沉重。

1955年,沈金水复员回到家乡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一晃70年过去,当初那个跑得最快,冲得最猛的“老虎仔”已经老了。他会在村庄四周散步,因为走得快,老伴常常跟不上他。

老兵沈金水:穿插七连敢死队员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沈金水的女儿沈小妹向记者展示了一件旧棉衣,袖子早已裂开洞,但这件衣服沈金水穿了70多年,当初他就是穿着这件棉衣去的朝鲜。除了这件衣服,军功章、抗美援朝纪念章、革命军人证明书等也被沈金水珍藏多年。沈小妹告诉记者这件棉衣将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捐赠给军事博物馆。

沈金水放不下的还有老战友、老部队。2022年,沈金水外孙在网上看到了抗美援朝老兵报道中提到沈金水的名字,家人多方联系终于见到了沈金水连长的儿子,遗憾的是老连长已于一年前去世。

在多方的努力下,沈金水在8月回到了老部队,那天从大门口到“钢七连”数百米的道路两旁,站满了迎接英雄归来的解放军战士,大家用掌声和口号热烈欢迎老前辈回家。看到这一幕,沈金水在车上含着泪举起右手向“孩子们”致敬。

电影《长津湖》上映后,沈金水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时不时会有学生组团前来聆听当年的故事。沈金水也喜欢同这些年轻人交流,回答他们东一个西一个的问题。

没有经历过这些的学生们很难从沈金水简短的回答中明白一些战斗用语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将永远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

上游新闻记者王凯

编辑:徐远哲

责编:郎清湘李洋

审核:冯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