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对可爱的野生动物,把手放开才是最好的喜爱
近日,有科普博主发微博称,在社交软件上刷到游客晒出自己手持野生鼠兔的照片,引发关注。该博主说,搜了一下祁连(山)大草原,看到类似图片,“看来抓鼠兔已经和喂旱獭一样成为旅游项目了……”在前述帖子中,有游客称,自己在祁连大草原抓到鼠兔了。还有人表示,鼠兔很可爱。
不过,抓鼠兔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7月25日,青海省海北州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提醒,已关注到前述情况,前述行为存在染疫风险,游客是不可以触摸投喂鼠兔的,如果发现类似情况,可以向当地疾控或卫生部门反映。
辽阔的草原、萌萌的鼠兔,这些元素的搭配都很有流量,也无怪乎在社交平台上提着一只鼠兔的照片不少,这甚至被当作旅游的一个“卖点”。这大概也是“可爱综合征”的一种,看到可爱的生灵,总想着上手摸一摸、抱一抱,顺便放到社交平台上供人欣赏。
但这毕竟不是适合城市生活的家养宠物,而是野生动物的一种。其实当地疾控的提醒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看似可爱的外表之下,其实存在“染疫风险”。人们对可爱的向往,在常识和科学的面前也不妨克制一下。
至于爆料博主提到的旱獭,其实也和鼠兔的情况类似,很多游客看到了也想靠近把玩、投喂一番。但旱獭也是鼠疫的主要寄主之一,能耐受而长期保存鼠疫病菌,可见也是风险颇高。
如今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丰富,人们有更多可能去接近大自然,这本身是一个好事。但这个过程也可能产生一种误解,即把人类的、城市的思维,带入野生的自然环境当中,从人类的偏好出发,强行改变了人与自然的理想相处模式。这不仅有风险,其实也没必要。
仔细想想,鼠兔或旱獭因为有携带病毒的风险,当然是不碰为妙。但哪怕是安全的,难道人们就一定要去捉住一只、拍上几张照片吗?野生动物就一定要成为人们手头的装饰物吗?一定要去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吗?其实,这位博主在微博上提到自己看到这些照片“血压升高”,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愤怒。
我认识一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朋友,有一次和他一起去一个芦苇丛里拍水鸟。为了等一张完美的照片,我和他在冬天的夜里等了四五个小时。哪怕冻得全身僵硬,脖子都转不动了,但最后看到成片的时候我们还是格外兴奋。他就告诉我,千万不要打扰野生动物,它们最自然的样子才是最好看的。
这或许也是我们亲近自然时应当保有的态度。带病毒的鼠兔、旱獭之类,当然是以极端方式给人们提了个醒,但我们也该举一反三。野生动物那么可爱又那么宝贵,哪怕对人类没风险,我们也还是“放手”欣赏吧,静静地看他们自由驰骋的样子。
而一些旅游机构,也应当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传播科学的知识,告诉游客如何对待野生动物。而不是将“捉拿”野生动物作为一个卖点,去破坏自然生态的面貌。
在这个鼠兔的新闻出现后,相关平台也做出了调整。比如现在搜索鼠兔,已经没有手捉鼠兔的照片了,相反出现了一行提示:“尊重自然规律,请与野生动物保持合理距离。”这句话说得很对,对于野生动物还是远观吧,自然规律是保护动物的,归根结底其实也是保护人类的,人们不能忽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