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兴出发的美食书

2024-07-26 06:39:07 -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从嘉兴出发的美食书

从嘉兴出发的美食书

◎好书有约

■记者许金艳

1990年,汪曾祺广邀作家谈饮食,其“征稿小启”曰:“浙中清馋,无过张岱,白下老饕,端让随园……八大菜系、四方小吃、生猛海鲜、新摘园蔬,即酸豆汁、臭千张,皆可一谈。或小市烹鲜,欣逢多年之故友;佛院烧笋,偶得半日之清闲……”这则有趣的《征稿小启》,初刊《中国烹饪》1990年第8期,后收入汪曾祺的《知味集》。

如果潘城早生几年,或许也会给这个栏目投稿。

2020年8月,受嘉兴日报副刊编辑之邀,他在“烟雨楼”副刊写起专栏“小快朵颐”,开栏语说:“不吃那么多,只吃一点点,不写那么多,只写一点点,不求大快,但求小快,人生如此,边走边尝,小快朵颐。”

中国人从来爱吃,中国文人也善于谈吃。美文与美食,从来两两相宜,相得益彰。嘉兴作家里,老嘉兴陆明擅长写美食,曾在“烟雨楼”开过专栏“饔飧杂记”,这个专栏的文章,后收入他的第十本书《味生谈吃:江南食事别集》。

饮食文章,写下的不仅仅是国人念兹在兹的“美食”,更有饮食背后的乡愁和世情。嘉兴土著潘城读书做茶人,后读到日本,读的是民俗学相关的博士,现在又到厦门大学当博士后。从故乡出发的“小快朵颐”,也随着他的走南闯北,让美食的路径走得更远,而他在漂泊的路上,在美食里一诉“衷肠”。

“小快朵颐”系列如今由浙江摄影出版社结集出书,书中一半篇幅写的是嘉兴一带的“江南饮食”。潘城也将新书活动的第一站安排在了故乡。

7月20日下午,“南湖讲坛”联合“好书有约”推出“小快朵颐——品饮世界与味觉故乡”新书分享会。

当日,嘉兴市图书馆元宇宙阅读体验馆内,青年、小儿和白发者同坐一起,也是因为美食主题的书,从来都是老少咸宜。

画家王辉为“小快朵颐”画插画,这组从嘉兴出发的饮食小品画,也同步在嘉兴图书馆展出。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其实构成每个人的生命底色,中国人的人生大事,哪一件都离不开席面。潘城笔下更是旁枝逸出,兼及社会与人生,而他用到的很多故乡的素材,想必故乡人更能get到。

以下内容为潘城在新书分享会上的发言整理。

我给家乡的日报写“小快朵颐”,对我是种救赎

《小快朵颐》这本书跟嘉兴非常有渊源。我来聊聊书的一个缘起。2020年8月,嘉兴日报“烟雨楼”版的编辑和我说:看你在朋友圈里经常发去各地吃吃喝喝的文字,不如把这些展开写写。

我写过几本书,有学术专著、长篇小说和文化随笔,《小快朵颐》是我写的所有的书里的一个副产品,但这个副产品已经变成了我写到现在自己最喜欢的书。

大家如果读《小快朵颐》,虽然目录上的标题都是像“金华火腿”“白斩鸡”“茶叶蛋”这样很朴素的菜名,但其实我写的并不是介绍吃的东西。在当下互联网爆炸的时代,尤其现在是AI都已盛行的时代,我们肯定得写出吃背后的东西。

小朋友都知道“大快朵颐”,但我就想“小快”,就是说吃东西和做人,还有做文章要追求一个小快乐的境界。

我是不怕写长文章的人,但写1000字以内的文章,要把想表达的情感趣味都表达到,是有点难的,但我还是愿意坚持。为什么?因为我写“小快朵颐”这四年,我写长的厚重的东西写得太累太苦了,我给家乡的日报写“小快朵颐”,对我是种救赎。我在书后记里面讲,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有过一个经典的评论,他评论法国都德的小说,说别人的作品比如巴尔扎克就像巍峨的太师椅后背,但都德的短篇小说就像靠垫可以让你靠一下,你会觉得很轻松。

我写“小快朵颐”这些文章,就好像写我的一个小号。我也想调整一下自己,我怕老是写一些枯燥的东西,把自己写得没趣味,逼着自己要保持点幽默感。

另外,我写“小快朵颐”的时候,会回忆到很多小时候吃的东西,回忆到家里面的人。尤其是这些年因为经常在外漂泊,在外面写这些,就好像“在味觉的记忆里回乡”。

读完108篇,会读到100多种吃的东西,也会读到各种各样的人

《鱼头滚豆腐》这篇文章写到了我妈妈。嘉兴人吃鱼头,鱼头两边各有一骨叫鱼仙人,以前筷子夹到鱼仙人后不要放进嘴巴里,要每一个菜点一下,算供一下的意思,供完了以后最多掷三次,让它自由落体,看能不能立住。立住会如何?老嘉兴人说是有客人要来,苏州那边的人说有好运。后来我往浙江南部走,就发现那边没有这个习俗。

写这篇的时候,我说“心愿成真”,好比西安人踩到四叶草、流星划过、眼睫毛落下、生日蛋糕吹蜡烛前许愿云云,有些大而不当。从前慢,吃一次鱼头滚豆腐或是远方来了客人,都是重大的事。

还有《腊八粥》,我生日基本上就是在腊八节前后,小的时候我家在觉海寺边上,那个时候寺院主动给我们送腊八粥,因为是街坊四邻,寺院要结缘。凌晨四点,寺庙的人就敲我家的门,把腊八粥送来了。所以每年到腊八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就有额外的早饭——热的腊八粥可以吃。

我写这些文章不是为了饮食,潜在的目的是什么?

我是想在食物的背后,多多少少会带出一些人物。如果大家有兴趣去读《小快朵颐》,你读完108篇,里面写了100多种吃的东西、喝的东西,你也会读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时候是名人,有的时候是没有名气的人,有的时候是生活当中的人,有的时候是自己家里的亲人。

在吃的过程当中,反映他们微妙的一些见解或者一些观念。我是试图让你慢慢看完《小快朵颐》,会看到我想要反映的从我的角度看到的时代,这些吃东西的人所建构起来的时代的一些小小的散散碎碎的一鳞半爪,它们也在反映一个时代。

他们通过吃表达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和情感,这也是我想表达的

这些东西,我用很隐晦的方法写,基本上一篇文章里面只有一两句,点出了一些关于人情感上的东西。这个方法我是有点向汪曾祺先生学习的。

我读汪曾祺的文章,记得他有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都在写风景,一个很美的文章写到最后快结尾的时候,来了一句话,大概是说:我很小的时候,走到院子里面,远远听我妈从那个房子里面发出咳嗽声。汪曾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没了,他妈妈得的是肺病。

汪曾祺家是大家族,那个时候得了肺痨的病人要隔离的。你想在一个小孩渴望母爱的时候,他妈妈没办法跟他在一块。他妈妈住在小房子里面,永远一个人住在那里,他就老是走过去,听从那个房子里面传出的妈妈的咳嗽声。你读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就下来了。

我的文章也隐藏着我自己人生的轨迹或者是心路历程。

我写螃蟹,最后一句提到我奶奶,因为我奶奶最喜欢吃螃蟹。或者写螺蛳,最后会写到我的爷爷,我没见过我的爷爷,据说他以前下酒最喜欢吃螺蛳。家族的一些记忆,我也隐藏在书里。

这些话,其他地方我一般不说,因为在嘉兴,我就可以说,我想很多本土的人会get到这个地方。

我觉得《小快朵颐》既是在彰显又是在遮蔽,你可能读一遍,读到一些彰显出来的东西,比如说这些美食应该怎么吃,它的文化怎么样。但是你再读一遍的话,你可能会读到一些它隐藏着的东西。它隐藏着这个时代这些人的酸甜苦辣,它隐藏着跟吃有关的这些人的喜怒哀乐,他们通过吃表达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和情感。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企图想要写的。

《小快朵颐》

潘城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今日热搜